《台湾1895》是由韩刚执导,李雪健、潘虹、刘德凯、常戎等主演的战争历史剧。
该剧从1884年中法战争开始,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结束。以台湾的兴衰沦陷过程为线索,以刘永福、刘铭传等爱国将领为主要人物形象,全景地描绘了建台、保台的故事。
该剧于2008年11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台湾纬来卫视同步播出。
剧情简介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他们贪婪地掠夺这个东方古国的资源与财富。与此同时,隔海相望的日本不再甘心于西方列强之后,也把觊觎的目光投向了贫弱落后的大清国,台湾岛成为了他们对华侵略的第一目标······
就在日本觊觎我台湾宝岛的同时,西方列强之一的法国已经付诸行动了。
1884年(光绪十年),法国欲吞越南,进而夺我西南。清廷迫于压力,准备放弃安南,撤回镇南关外军队。而出身洪门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为保桑梓,拒不听旨撤兵,率领子弟兵大破法军。
闲曹小官唐景崧久叹用武无地报国无门,自告奋勇,要求去安南冒险传旨。然而当他目睹黑旗军战绩后,热血沸腾,抛弃了撤军使命,与刘永福并肩战斗。并说服两广总督张之洞,争取了军饷军械。
一文一武同心协力,捷报频频。大捷谅山省,力斩法军司令官安邺、李安国。
李鸿章怀有私心,匿捷不报,一意与法国和。朝廷上下不知安南真实情况,举棋难定。
法国败于安南,组成无畏舰队进攻福建马尾,马尾水师尽丧。法军进而封锁台湾海峡,夺取了澎湖列岛。并欲攻占基隆市,欲以作为筹码,逼清廷就范。
退归林下的淮军老将刘铭传临危受命,毅然渡海。协调了在台湘淮各军,解除宿怨,同心对敌。使法军进退维谷。直至击毙法军总司令、海军中将孤拔,大获全胜。
陆战海战,两线皆捷。
然而,当国大臣李鸿章却匿捷不报,反而有意夸大法国实力,渲染失败论调。促使朝廷仓皇签下不平等条约。使这场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引起朝野扼腕,壮士长叹。
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成为替罪羊,“全班斥退”。代以年青好勇的醇亲王。清廷接受左宗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建议,台湾建省,并以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唐景崧因功升任台湾道,成为仅次于巡抚的行政首长。而刘永福则率领黑旗弟兄改编的官军,担任南澳岛总兵。
南澳岛地处汕头市海外,正处于台湾海峡的“喇叭口”。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总兵辖广东营和福建营两营,负责澎湖列岛的治安。南澳岛上留有戚继光、郑成功等先贤的遗迹。在清廷看来,这是苦差,又可防范刘永福的“反骨”。而刘永福却求仁得仁、以苦为乐。他与昔日战友唐景相约:你建台湾,我保台湾!
转眼十年。台湾已日新月异,百业俱兴。刘铭传却因老病而退仕回安徽故里。邵友濂继任。
此时,北方风云大变。日本野心毕露,侵占清朝属国朝鲜后,得寸进尺。海陆两路进攻中国。
身为直隶总督又兼北洋水师统帅的李鸿章一味保存实力,首鼠两端,把希望寄托于列强议和,终于使水师全军覆没。
日军兵临城下,清廷无奈,只得派邵友濂赴日求和,又被拒绝。李鸿章则以全权大臣前往马关,签订了屈辱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除赔兵费两万万两白银,并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
消息传来,群情激愤。台湾军民,誓死保台。
唐景崧正在继邵友濂代理台湾巡抚,举足轻重。由一介书生而为封疆大吏,更是弥足珍惜。他连连上书朝廷,要求收回成命。张之洞等大臣也极力进行外交斡旋,力保台湾。但是换来的只是朝廷每天的严旨申斥。“顾全大局,维持原议”。
刘铭传要求回台保台,泣血而死。
刘永福率军毅然渡台,“帮办台湾军务”。拥立唐景崧为总司令,反对割台,与日军决战。然而,这一对抗法的昔日战友,想法已经有别如天壤。唐景崧要保来之不易的官禄,只能唯朝命是从。他偷偷内渡,跑回大陆。而刘永福以疆土、百姓为重,不惧危命,团结台湾志士徐骧、林氏和广大同胞,坚决血战保台。他们寸土必争,处处为战,击毙了日本的阿部亲王......
台湾沦陷了,但台湾人民抗击日军的斗争还延续多年。回归祖国的信念一如既往。
角色介绍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拍摄过程
该剧的编剧杨晓雄在这部作品中,用一年多的时间翻阅了大量史料,多次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进行实地采风考察,在病榻上兢兢业业修改剧本,在完成该剧本的第三稿之后不久便病逝。
从2007年4月在福建横店正式开机至8月份拍摄结束,导演率领剧组在酷暑之中辗转广东、福建、北京、山东、广西等六地,尽可能在本剧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地进行实景拍摄剧组。
幕后花絮
1·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同步播出台湾题材的电视剧意义重大。
2·该剧的每句台词都是导演和编剧琢磨了几十遍才写上去的,所以也出现了许多不常用的生僻字。
3·潘虹表示这次出演慈禧很难,因为该剧要还原历史,所有的造型都以历史照片为参照,所有的台词不能修改一个字。
4·刘德凯在拍摄该剧时,因长期在酷热的环境中拍戏,皮肤晒伤中暑住院,当所有人都认为要影响进度时,他第二天准时出现在了片场。
5·张宁益表示该剧是她拍过的最苦的戏了,受伤是家常便饭。
6·李雪健为演好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常常凌晨两点还在与导演推敲台、词探讨剧本、找人物感觉。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台湾1895》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历史现实,准确地把握了历史走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台湾1873年到1895年的历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台湾史研究专家张海鹏评)。该剧以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清政府腐败无能、被迫割让台湾的屈辱历史为主线,以弘扬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塑造了一批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形象。该剧实现了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上的突破,具有很强的欣赏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节奏可以进一步加快、有些台词不够准确等。(新华网评)
负面评价
剧中李鸿章1874年说“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而“八国联军事件”发生在1900年。另外,该剧的情节和人物设置都颇具争议。有观众提出对此类历史剧网开一面,但也有观众认为该剧硬伤太多不应再播。(南方日报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分集剧情
第1集
日本明治维新后,不甘落后于西方列强,便把觊觎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台湾岛成为他们对华侵略的第一目标。在日本觊觎我台湾宝岛之时,法国悍然率兵侵袭中越边境,图谋伺机侵犯大清国。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将士全歼敌人,亲手击毙安邺。此后,黑旗军名震中外。
第2集
刘永福派曾阿富将牺牲的黑旗军弟兄们的骨灰带回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家,并护送刘永福妻小回去见母亲,让义子认祖归宗。广西巡抚潘鼎新奉命逮捕刘永福妻小,而广西提督冯子材深敬刘永福其人,设计解救,后因此事被革职,归家养老。
第3集
沈葆桢上奏,要求加强台湾海防,李鸿章的奏折直指日本乃清代心腹大患。朝廷接受二人建议,命李鸿章和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政府和南洋海防。法国卷土重来,朝廷派李鸿章前去交涉,1882年11月21日,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市签订了备忘录,备忘录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的批准。然而不久,朱尔·费里再次继任法国内阁总理,他重新组阁,否定了《法中天津备忘录》。
第4集
时任吏部候补主事的唐景崧向左副都御史张佩纶毛遂自荐,希望前往越南招抚刘永福,张佩纶将唐景崧引荐给翁同龢。唐景崧的红颜知己紫玉愿资助他赴越,令唐景崧感激不尽。张佩纶上书皇太后,并当面陈说利害,希望朝廷招抚刘永福。
第5集
法国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朝廷得知后,许多政策都开始向主战派倾斜。张佩纶拜见已经回到天津市的李鸿章,希望他能加入到主战阵营中,李鸿章明显感到了朝廷天平的倾斜,便顺水推舟,上折“主战”。
第6集
极力主战的左宗棠回京后拜访七王爷,希望能重回江南,但孙毓汶却弄权将其拉入军机处,不让他“独善其身”。法国签约后随即反悔,挑起“观音桥之变”。李鸿章估计法国有可能派舰队进攻大沽口,希望刘铭传留在天津帮办军务,被其婉转拒绝。
第7集
刘铭传觉得杨得标为可用之才,让他戴罪立功——把火炮从山腰移到山顶,以便提高大炮的射程,杨得标满口答应。法军妄图劝降孙开华,孙开华则利用机会提前做好防御部署。正在法军提前庆祝战争胜利之时,孙、刘齐心合力,向法军展开进攻。
第8集
法军企图全歼福建水师,张佩纶决定沉船堵江口,秘密要求停泊在马江的各中立国船只迅速退入公海,各国均不配合,马尾海军失去了抵御法军舰队进攻的最好时机。刘孙二人为防止法军舰队登陆,沉船封港,怎料,此决定影响了渔民们的生计,他们聚集在营门口,纷纷抗议。
第9集
赴越之前,张之洞建议唐景崧自建景字营,留守越南,并慷慨承担所需的军备粮草。刘铭传亲侄刘朝宗加入基隆市的海防前线,令提督曹志忠深受鼓舞,誓与炮台共存亡。台湾在籍员外郎林朝栋募集义勇五百名,自带衣食、武器,以求赶赴基隆,为保台尽力。
第10集
慈禧与李鸿章再次谈论基隆之事,李鸿章向西太后解释这只是刘铭传采取的权宜之计,西太后则要刘铭传力保台北市。李鸿章与德璀琳谈论定远和镇远县两舰事宜,望提前交货。
第11集
日本一边出兵朝鲜,一边计划大肆扩充海军,力求超越北洋水师。法军封锁台湾的策略,并未获得想象中的好处,远东舰队副司令官利士比提议奇袭福州市,孤拔决定亲自出马。
第12集
左宗棠与部下商议保护海防事宜,并鼓舞将士支援台湾。在镇海一线,法军突然发动袭击,我方炮台被毁,守军将士壮烈牺牲,但法国舰队最终仍未能登陆,孤拔本人则重伤不治,客死在法军战舰上,至死都没有踏上台湾的土地。
第13集
日本使臣伊藤博文拜见李鸿章,就朝鲜事件谈判。李鸿章则带伊藤博文参观定远、镇远两艘当时亚洲最先进的舰只,日本使臣深受震撼,不敢无理,双方和平商谈,最后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经李鸿章保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核准袁世凯署理朝鲜交涉商务委员。
第14集
基隆市封锁解除,台湾军民一心,出资出力重铸炮台,刘铭传却思绪万千。此时,朝廷传旨命他启程回京,丘逢甲赠台湾茶,为其送行,希望他能回味台湾,早日重返。
第15集
左宗棠重疾之下,由人代书上奏“海防折”,建议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强调台湾重要,与刘铭传的密折不谋而合。慈禧命醇亲王主办台湾以及海防事务。醇亲王找恭亲王商量。
第16集
左宗棠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台湾建省,但还是未能等到皇帝亲允建立台湾省的好消息就殉职于福州任上。朝廷得此消息,纷纷悼念左宗棠,并在京都设立专祠祭奠,醇亲王代天子致祭。
第17集
台湾巡抚刘铭传走马上任后,事事皆难,福建省和朝廷均不拨军饷,万般无奈之下,刘铭传只得与唐景崧共同写旨上奏朝廷,缓建台湾省。刘铭传上任之前向李鸿章告别,并表示将重新利用当年被沉入海底的那条铁轨,为台湾建造第一条铁路。
第18集
日本派海军大佐伊东祐亨去法国监造舰只,他与邓世昌相遇在客轮上,两人经历了一番唇枪舌战。刘永福率军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却无实权,黑旗军将士们一个个离开。面对弟兄们的离去,刘永福心如刀割,却无能为力。台湾建省,众人免费品尝当地的“郑成功鱼粥”,以示庆祝。
第19集
翁同龢因二刘互参一事对刘铭传刮目相看,因其主持户部,便在他力所能及范围内,尽可能地从财政上支持新建的台湾省。刘铭传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恢复基隆煤矿、清丈土地、用沉在海底的再生铁轨铺建台湾的第一条铁路。
第20集
台湾巡抚刘铭传介绍抗法的台湾士绅林朝栋给唐景崧认识,并请唐景崧代劳,为其叔叔平反冤案。邓世昌带领的舰队回国,途经大西洋魔鬼海时,遇到日本松岛舰触礁,邓世昌下令将其救下,伊东祐亨深表感激。醇亲王代朝廷挑选北洋水师提督人选,邓世昌与刘步蟾各有所长,互相举荐。
第21集
李莲英回京,向西太后禀报北洋水师乃是无底洞,挥霍无数。同时,提醒醇亲王向李鸿章要银子给慈禧修园林。李鸿章却声称无银两帮忙修园林,西太后听闻大怒。醇亲王奉西太后之令,看望光绪帝,父子之情难以抑制。
第22集
李鸿章对“水兵被杀”一事力主不与日本发生冲突,皇上龙颜大怒。而此时醇亲王则拉着西太后看清漪园的最新样式图。长崎事件之后,日本内阁紧急召开会议,因海军仍落后于北洋水师,为取得绝对制海权,在天皇氏授意下,日本内阁提出五千八百万元的五年造舰计划。
第23集
西太后恩准光绪出宫探望重病的醇亲王,病榻之上醇亲王叮嘱光绪,有同治前车之鉴,切不可违逆西太后。光绪帝在基隆煤矿一事上遵照慈禧意思处理,仅把对刘铭传的革职查办改为革职留任。
第24集
刘铭传即将离台,台湾岛上至官绅下至普通百姓都依依不舍,集体相送。为示无私,刘铭传狠心拆散了刘朝宗与阿妹,将其带回老家。南澳岛上刘永福未雨绸缪,积极备战,而王都司玩忽职守,被刘永福捉了个正着,遭到了严厉训斥。
第25集
日本举国献金购舰,而清代却把海军军费变成了修颐和园的银子,一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再没添置一条新船、一门火炮。1894年2月8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5月31日,走投无路的朝鲜王廷,正式请求清国派出援军,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
第26集
光绪皇帝命李鸿章调兵急速赴朝。而日方则借朝鲜内乱之际称:两国一海之隔,朝鲜内乱必会危及自身,拒绝撤兵。李鸿章“按兵不动,抗旨不遵”的行为惹怒了光绪帝,慈禧劝他耐心等待。
第27集
光绪皇帝接到台湾巡抚邵友濂急电要求加强台湾及东南沿海各省的海防。李经方从日本带回日本取得牙山大捷的消息,而李鸿章却接到叶志超已进入平壤顺利会师的捷报。他要叶志超固守平壤两个月。日本决定冒险一搏,天皇氏签署了军令,向国民紧急募集五千万日元军事公债。
第28集
钦差奉命传旨将丁汝昌革职拿问,逮捕进京,刘步蟾当众抗旨,怒诉败仗原因。李鸿章为丁汝昌之事向光绪求情。唐景崧向邵友濂提出倭人必犯台湾,让他请旨增援。丁汝昌拜见李鸿章,得到“保船慎战”的指示。
第29集
南澳岛,刘永福招兵买马积极备战,民众热情响应。几经掂量,光绪帝放弃启用刘铭传,改派刘坤一节制东北地区作战的各路清军人马。就在日本猛攻鸭绿江防线的同时,日本第二军绕到清军背后,从辽东花园口登陆,他们发现这一带海岸,居然没有设防。
第30集
光绪皇帝在慈禧的压力之下最终同意跟日本议和,李鸿章会见德璀琳,命其赴日议和。而日本方面顶住国际舆论关于旅顺大屠杀的强烈反响,等清代求和使臣的到来。但是伊藤博文认为现在谈判为时过早,只有彻底消灭北洋水师,才能使外务省的条件变成事实。
第31集
李鸿章一行到达日本马关,伊藤博文提前会见了李鸿章,拒绝了他的停战请求。次日,会谈正式开始,伊藤博文表示同意停战,但必须占领山海关区和天津市。李鸿章急电北京请旨,翁同龢指责李鸿章卖国,光绪帝与恭亲王商议后决定不谈休战,直接议和。
第32集
收到日本的割地赔款方案,光绪皇帝命李鸿章赔款限一万万两之内,辽东只能割鸭绿江一侧,台湾只能割澎湖列岛。中日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伊藤博文提出最后通牒,限三日内签约,否则进攻山海关。
第33集
慈禧听说英国人有意以十亿英镑租金租借台湾,命张之洞紧急约见英国领事,但得知英国租借台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光绪皇帝得知天津市驻守的六十营兵因为洪水死伤无数,无法来援,悲愤异常。皇上终于用玺,李鸿章命李经方即刻辞官。
第34集
日本内阁紧急会议,准备接收台湾,并制定作战计划。日本军部按照天皇氏意旨,宣布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升任海军大将。同时任命他为首任台湾总督,并兼任台湾方面军务司令官。日本公使照会,按照《马关条约》限期派员交割台湾,众臣商议后,推举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前去办理交接事宜,李经方此时才大悟为何李鸿章要他辞官。
第35集
基隆市失守,台北市亦危,刘永福急派刘成良赶赴台北接唐景崧。光绪获悉李经方已经向日本方面交割台湾完毕,怕与日军再动干戈,立刻下旨削除唐景崧台湾巡抚一职,命其即刻回京。唐景崧部署失误,没有堵住狮球岭天险,日军比原计划提前进攻台北。
第36集
张之洞会见冯相锟,让他通知刘伯坚坚持三个月,事情到时会有转机。唐景崧本打算找机会返京,张之洞奉旨就地免其官职,令其返乡。台湾军民与日军展开了异乎寻常的激烈抵抗,自诩勇猛无敌的日本陆军难以寸进。
(以上内容引用参考资料为:)
参考资料 >
台湾·一八九五.豆瓣.2021-10-13
台湾1895[韩钢执导电视剧].v.km.com.2020-01-02
影视推荐:《台湾1895》.Z视介.2024-04-16
台湾1895.央视网.202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