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来源:互联网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英文缩写为CAIM),是由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有关单位自愿结成的中国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该会于1981年11月在北京成立,挂靠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会长为陈香美。

1981年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同年11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后该研究会正式成立,陈可冀担任首任秘书长。198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1987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面向中国及其他国家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创刊。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1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大会在西安市召开。2011年11月,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2023年11月30日,民政部发布2023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被评为4A级全国性社会团体。2024年12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6项团体标准通过立项审查。2025年7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变态反应专委会换届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2025年9月6日,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在沈阳市召开。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设虚证与老年医学、活血化瘀药心血管疾病、急救医学、微循环、精神疾病、诊断、肝病、风湿类疾病、血液学等71个专业委员会。该会主办有《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学术期刊。截至2025年9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下设73个专业委员会、4个工作委员会、31个地方分会,拥有中国会员129632名,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拥有部分外籍通讯会员。

历史沿革

1981年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同年11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后该研究会正式成立,陈可冀担任首任秘书长。198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1987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及其他国家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创刊。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2001年10月20日至22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大会在西安市召开。2003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办的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创刊。2004年10月21日至23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暨2004年度学会工作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

2011年11月,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2016年3月1日,2016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南京举行。

2023年11月30日,民政部发布2023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被评为4A级中国全国性社会团体。2024年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院士被选为介入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车能雨、李肖、薛挥、范新东、范卫君、胡红耀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耿晓坤当选为秘书长。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成为副主任委员单位。2024年12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6项团体标准通过立项审查。

2025年7月16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发布《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T/CAIM 001-2025)等8个团体标准。同年8月1日,中国中西医结合青海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正式成立。同月25日至27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变态反应专委会换届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市立医院唐华平教授连任第六届变态反应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长山、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翟晓翔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路永红、河南省人民医院赵丽敏、江苏省人民医院吉宁飞等5名专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高翔当选为秘书长;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晓蕾当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

截至2025年9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设有监事会、73个专业委员会和4个工作委员会,31个地方分会,拥有中国会员129632名,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拥有部分外籍通讯会员。

分支机构

参考资料

业务范围

(一)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论证和科学考察学术活动,加强学科间和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

(二)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综合性和专科性中西医结合医学学术期刊、医学科学普及期刊和读物、医学书籍、医学信息资料及医学音像制品,支持扩大中西医结合期刊的国际影响。

(三)开展医学继续教育,鼓励和组织会员努力学习和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会员及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中西医结合水平。

(四)普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卫生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卫生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和科学防病治病意识。

(五)加强同国外医学学术团体和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联系和交往,开展国际间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学术交流,推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

(六)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提出中西医结合医药卫生方面的政策和工作建议,承办政府各部门委托的工作。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接受政府和各部门委托,进行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的评估。

(七)开发和推广中西医结合医药卫生和医学科学技术成果、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八)依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开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

(九)向党和政府反映中西医结合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 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2017年12月7日至10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广东省观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大会以“弘扬结合医学成果,服务人类健康”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美、英、德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专家。业内人士评价,会议客观、真实、全面地展现了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成果,对于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融合发展,推动新时代中西医结合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

2016年9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主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第23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会议邀请骨伤科专家就骨伤疾病中西医结合特色诊治的最新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展进行专家论坛、专题讲座和疑难、典型病例讨论。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

2025年9月6日,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大会在沈阳召开。会议期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业内首个针对心血管事件链的专家共识——《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为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报刊资源

该会主办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骨伤》《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杂志》等学术期刊。由各专业委员会和省、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有《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及《中西医结合学报》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号ISSN1672-0709,CN12-1380/R)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国家级学术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借鉴西医先进技术,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学术交流,提高中西医结合对肾脏病的诊治水平,创立一种“源于中医,高于中医;源于西医,高于西医”的新医学。主要刊登内容:著名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荟萃、临床论著、实验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专病专方、讲座与综述、体会与交流及学术动态等。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及其他国家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是目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界权威性刊物。以各科、各种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急救经验和成果为报道内容。

《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办刊宗旨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点面结合,全面反映中国神经科、心血管科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为广大从事中西医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促进中国及其他国家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发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外科方面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旨在报道急腹症、肿瘤、周围血管、骨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和疡科等七个专业范畴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有关本专业的进展,促进中国医学科学现代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系列杂志之一。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统计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办于1981年,办刊宗旨为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侧重临床,重视实验研究;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及时反映当前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MEDLINE,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主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中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有关本专业的进展,开展学术讨论,为提高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中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设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学研究、医学科普工作和开发研究中近年来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授奖一次,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颁发证书和奖金。医学科普奖不分等级,每年授奖不超过2项。

组织领导

继续教育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8年度继续教育项目计划分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授予类学分)和学会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Ⅱ类学分)两类。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组织文化

精神文化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宗旨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广大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科技咨询工作,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贯彻“中西医并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医学科学技术、卫生工作及中医药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和各个时期的国家科学研究重点和卫生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在学术活动中,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实行基础理论与医疗预防实践相结合,扶持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加强中西医团结合作,优势互补,坚持学术民主,树立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补及相互融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倡导社会主义医学道德,发扬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该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

形象标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徽外轮廓呈现圆形,中心为两个水平于l/2半径处交叉的圆环,象征中西医学的交叉和逐步融会贯通,配以杖和蛇,两侧为中草药,上方是本会中文名称,其下为本会英文名称缩写,其背面为本会的中文名称。

相关奖励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简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章程.官网.2025-09-07

领导介绍.官网.2025-09-07

关于申报2019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活动计划的通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25-09-08

陈可冀:天下的路很多,不能没有中西医结合这条路.科学网.2025-09-08

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官网.2025-09-07

中国骨伤.官网.2025-09-07

开拓创新发展结合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大会学术纪要.万方数据.2025-09-07

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会议纪要.万方数据.2025-09-07

2023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公告.中国社会组织平台.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6项团体标准通过立项审查.官网.2025-09-07

800余位专家参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变态反应专委会换届大会顺利召开.百家号.2025-09-07

《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专家共识》发布.新华网.2025-09-08

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暨2004年度学会工作会议纪要.万方数据.2025-09-07

2016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在南京举行.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召开.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关于批准发布《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等8个团体标准的公告.官网.2025-09-07

青海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正式成立!开启高原中西医融合发展新篇章.官网.2025-09-07

监事会简介.官网.2025-09-07

委员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委员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委员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工作委员会简介.官网.2025-09-07

委员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委员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委员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委员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学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学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学会介绍.官网.2025-09-07

学会介绍.官网.2025-09-07

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广东召开.多彩贵州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官网.2025-09-07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官网.2025-09-0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章程.官网.2025-09-07

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25-09-07

组织体系.www.caim.org.cn.2020-01-07

领导介绍.官网.2025-09-07

奖励.官网.2025-09-07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