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奴龙胆
来源:互联网

乌奴龙胆(拉丁学名:Gentiana urnula),别名冈嘎穷(藏药名)、乌双龙胆、乌双龙肚,是龙胆科龙胆属的植物。其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不丹,在中国分布于西藏、青海省西南部。其生于海拔3900-5700米的高山砾石带、高山草甸、沙石山坡。

乌奴龙胆属多年生草本,高4-6厘米,具发达的匍匐茎。须根多数,略肉质,淡黄色。枝多数,稀疏丛生,直立,极低矮,节间短缩。叶密集,覆瓦状排列,基部为黑褐色残叶,中部为黄褐色枯叶,上部为绿色或带淡紫色的新鲜叶,扇状截形。花单生。基部包围于上部叶丛中;无花梗花萼筒膜质,裂片绿色或紫红色,叶状,与叶同形,但较小。蒴果外露,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钝,柄细瘦;种子黑褐色,矩圆形,表面具蜂窝状网隙。其花果期为8-10月。乌奴龙胆喜生长在缺氧、高海拔、高辐射等特点的地方。其栽培技术为组培快繁技术。

乌奴龙胆是二级濒危藏药植物。其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四部医典》《晶珠本草》,是著名藏药“佐太”“二十五味松石丸”等制剂中松石炮制过程必备的解毒藏药之一。

形态特征

乌奴龙胆属多年生草本,高4-6厘米,具发达的匍匐茎。须根多数,略肉质,淡黄色。枝多数,稀疏丛生,直立,极低矮,节间短缩。叶密集,覆瓦状排列,基部为黑褐色残叶,中部为黄褐色枯叶,上部为绿色或带淡紫色的新鲜叶,扇状截形,长7-13毫米,宽5-10毫米,先端截形,中央凹陷,基部渐狭,边缘厚软骨质,平滑,中脉软骨质,在下面成脊状突起,平滑,叶柄白色膜质,光滑。

花单生,稀2-3朵簇生枝顶。基部包围于上部叶丛中;无花梗花萼筒膜质,裂片绿色或紫红色,叶状,与叶同形,但较小,长3-3.5毫米,宽5-6毫米,弯缺极窄,截形;花冠淡紫红色或淡蓝紫色,具深蓝灰色条纹,壶形或钟形,长2-3(4)厘米,裂片短,宽卵圆形,长2-2.5毫米,先端钝圆,全缘,褶整齐,形状多变化,截形或圆形。与裂片等长或长为裂片的一半,边缘具不整齐细齿;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6-7.5毫米,花药矩圆形,长2.5-3毫米;子房披针形或线状椭圆形,长3-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钝,柄长4-5毫米,花柱明显,线形,长9-11毫米,柱头小,2裂,裂片外反,三角形。

蒴果外露,卵状披针形,长1.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钝,柄细瘦,长至4厘米;种子黑褐色,矩圆形,长2.3-2.5毫米,表面具蜂窝状网隙。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乌奴龙胆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不丹,在中国分布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西南部。

栖息环境

乌奴龙胆生于海拔3900-5700米的高山砾石带、高山草甸、沙石山坡。

生长习性

乌奴龙胆喜生长在缺氧、高海拔、高辐射等特点的地方。其花果期为8-10月。

栽培技术

乌奴龙胆的栽培技术为组培快繁技术。切取乌奴龙胆的带节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乌奴龙胆的生根能力较强,在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到100%,并可以使用NAA和IBA促进乌奴龙胆加速生根。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据调查,乌奴龙胆野生资源趋于濒危状态,远不能满足藏药生产对乌奴龙胆的需求。

保护等级

乌奴龙胆是二级濒危藏药植物。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乌奴龙胆属于龙胆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

乌奴龙胆其藏药名为岗嘎穷、岗嘎穹或岗嘎琼,其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四部医典》《晶珠本草》,是著名藏药“佐太”“二十五味松石丸”等制剂中松石炮制过程必备的解毒藏药之一。

参考资料 >

乌奴龙胆.inaturalist.2025-09-02

乌奴龙胆.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8-27

乌奴龙胆.植物智.2025-08-27

乌奴龙胆.物种2000官网.2025-08-27

乌奴龙胆.植物智.2025-08-27

乌奴龙胆.inaturalist.2025-08-27

乌奴龙胆.inaturalist.2025-08-27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