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助飞鱼雷(别名:反潜导弹)是导弹火箭技术与现代鱼雷技术相结合而打造出的反潜导弹,具有航行速度快、射程远,作战方式灵活的优点,可以由水面舰艇、潜艇和舰载机进行发射。
火箭助飞鱼雷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代表型号有美国的“阿斯洛克”,苏联/俄罗斯的“SS-N-14”,澳大利亚的“依卡拉”等。其发展趋势是采用大推力的发动机增大射程,以性能更先进的鱼雷作为作战载荷。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公开了实弹发射鱼-8火箭助飞鱼雷的画面。
研发背景
因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潜艇在机动性、隐蔽性、攻击距离方面的性能日益提升。普通的深水炸弹、轻型反潜鱼雷等反潜武器在对付新一代的潜艇时显示出了性能不足的情况,反潜形势趋于严峻。为了让水面舰艇拥有远程打击潜艇的能力,西方国家海军率先将导弹火箭技术与现代鱼雷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了火箭助飞鱼雷。
发展历程
火箭助飞鱼雷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代表型号有美国的“阿斯洛克”“沙布洛克”,苏联/俄罗斯的“SS-N-14”、“SS-N-15/16”,法国的“马拉丰”,澳大利亚的“依卡拉”,以及国际合作的“米拉斯”、“超依卡拉”等。其发展趋势是采用大推力的发动机增大射程,以性能更先进的鱼雷作为作战载荷。
美国
20世纪60年代,由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海军军械试验站和明尼苏达州霍金斯调节器公司研制的“阿斯洛克”火箭助飞鱼雷是火箭助飞鱼雷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种固体酒精火箭推进的弹道式导弹,装备有现代声纳和搭载空降鱼雷的航空载具,可以有效打击至少8000码范围内的敌方潜艇,装备在美国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上,也是世界11国装备最为广泛的反潜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对“阿斯洛克”火箭助飞鱼雷进行了改造升级,使其不仅反应灵敏,而且支持全天候作战,还能适应6级海况。它的打击突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曾受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青睐。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装备的“海长矛”远程火箭助飞鱼雷,既可以从潜艇鱼雷发射管内发射,也可由水面舰艇发射。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研制出了“依卡拉”火箭助飞鱼雷,其独特之处在于一方面鱼雷不是装在导弹前部,而是腹部,另一方面是可携带多种不同类型的鱼雷。后经与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改制为超级圣斗士,具有射程远、单人操控的特点。但其天生的不足是,没有发射平台,既不适用于对空、对舰和对潜三弹共一的垂直发射,也不适用于在潜艇发射管发射。
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发研制了增程火箭助飞鱼雷“米拉斯”。其特点是空中飞行弹道为弹道式和飞航式相结合,在巡航段保持100米低空地效航空母舰飞行,具有良好的隐蔽性。
20世纪70年代,苏联开始装备火箭助飞鱼雷,例如苏联的“弗拉斯”―1和SS―N―14。美苏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研制了新型火箭助飞鱼雷“飑”系统,在空中的速度高达1.6倍音速,即时速近2000公里,落入水中后的攻击距离达10公里,且噪声低可实施隐蔽攻击。
中国
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公开了实弹发射鱼-8(又称“鱼-8”火箭助飞鱼雷)的画面。“鱼-8”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5研究所研制,2002年正式立项、2006年完成试验定型,首装于054A型导弹护卫舰,可以从垂直发射装置内直接发射。“鱼-8”的最大射程数十公里,在水下航行速度快,采用复合制导,主要用于攻击潜艇,并具备一定的反舰能力。“鱼-8”通常与舰载声吶系统协作,或是由反潜直升机及其他舰艇将所探测搜索的潜艇位置参数,通过数据链传输至“鱼-8”装载舰的火控系统中,这样可以保证相当大的灵活性。发射之后,也可以通过数据链,更新目标信息,实时修正落点,确保其到达预定海域入水。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由火箭助飞鱼雷、轻型鱼雷和重型鱼雷组成的水下兵器方队接受检阅。接受检阅的新型火箭助飞鱼雷有一个“小翅膀”,主要帮助它在飞行过程中,稳定飞行姿态,调整飞行方向。
作战原理
助飞鱼雷主要用于攻击水下的核潜艇,具有航行速度快、射程远,作战方式灵活的优点,可以由水面舰艇、潜艇和舰载机进行发射。核潜艇在水下的航行速度非常快,时速通常能达到50多公里,传统的鱼雷难以赶上核潜艇水下航行的速度。使用助飞鱼雷,可以在发现潜艇之后迅速发射,其最大射程通常可以达到几十公里。助飞鱼雷在空中到达预定地点后再入水,对核潜艇实施打击,因此助飞鱼雷也常被形象地称为是“反潜导弹”。
系统构成
火箭助飞鱼雷按飞行状态,分为弹道式和飞航式。
弹道式火箭助飞鱼雷,由作战载荷、控制程序与分离机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弹体等组成。弹体外形为圆柱形,中后部和尾部有稳定翼。作战载荷舱段内装有轻型声自导鱼雷,中间连接舱段将作战载荷与发动机连成一体,内装程序控制与分离机构,发动机舱段主要是1台固体发动机。
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弹翼较为宽大(早期的弹体外形像小型飞机),装有轻型自导鱼雷、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天线和制导控制系统(惯导装置、高度计及电子舵机)等。
作战过程
弹道式助飞鱼雷的作战过程是:鱼雷发射后,火箭推动鱼雷进入飞行弹道,到达计算的预定地点后,自动驾驶仪控制火箭发动机熄火、与鱼雷分离,鱼雷则凭着惯性继续弹道式飞行。到达目标上空后,鱼雷后部的降落伞打开,帮助鱼雷缓冲平稳入水,鱼雷入水后下潜到预定深度,然后利用其自导系统自动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和攻击。
与如同炮弹一般飞行的弹道式助飞鱼雷相比,飞航式助飞鱼雷更像是一枚巡航导弹:鱼雷发射后,先爬升到一定高度,经过高度的调整后进入巡航平飞状态直至到达目标上空,随后鱼雷与火箭分离,打开降落伞入水,开始自主搜索潜艇。弹道式助飞鱼雷只能依靠惯性制导,而飞航式助飞鱼雷由于飞行速度相对较慢,能够对其发出指令修正飞行轨迹和下落弹道,使得鱼雷落水点更加精确,打击精度更高。
装备特点
1、火箭助飞鱼雷的速度快,它能利用火箭助推技术在空中高速飞行,可将鱼雷快速投放到目标区域,使潜艇难以发现和规避;
2、火箭助飞鱼雷射程较远,与平均只有10公里左右的射程的轻型反潜鱼雷相比,火箭助飞鱼雷拥有了20公里以上的有效射程,使水面舰艇能够在远距离上实施高效的反潜作战;
3、火箭助飞鱼雷由舰载火箭发射架或是垂直发射系统发射,与需要调整舰体姿态从鱼雷发射管内射出的方式相比,作战时更具灵活性,提升了舰艇反潜作战的反应速度。
参考资料 >
【环时解读】水下装备首次亮相阅兵场 军事专家:可有效掐断敌方海上交通命脉,封锁敌军港码头.环球时报-今日头条.2025-09-05
鱼雷兵器面面观(3):火箭助飞鱼雷.光明网.2025-09-05
台媒:解放军列装鱼.环球网.2025-09-05
“精导”科普万花筒 (97)俄罗斯最新型“答案”反潜导弹试射.科普中国.2025-09-06
图解反潜武器发展史:火箭助飞鱼雷 各式反潜导弹.中国军网.2025-09-05
依卡拉火箭助飞鱼雷.中国军网.2025-09-05
米拉斯火箭助飞鱼雷.中国军网.2025-09-05
俄军“鱼雷套娃”出世.桂林晚报.2025-09-06
潜匿大洋 威镇海疆——记水下兵器方队.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2025-09-05
阅兵场上惊现“土豪金”!这一装备到底是啥?一起来看→.南方网-今日头条.202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