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珠江西江的右江上游,是云南省、贵州省、广西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边境物资集散地,直面东盟市场,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地级百色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
至2010年底,右江区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截至2022年末,右江区常住人口为47.14万人。
2019年1月25日,右江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4年,右江区生产总值(GDP)402.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23年增长4.3%。
历史沿革
右江区历史悠久,在那毕乡、四塘镇的右江两岸的三、四级阶地上,先后发现采集到经过加工的刮削、石核、手镐、石片等旧石器,证明了至少在几万年前,在右江区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着。
百色市古为百越之地。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后,百色届象郡。刘彻平定南越国后,百色属桂林郡增食县地。
天宝,在今百色地置羁添州(州治在城南之古城角,今那毕乡大和村)、羁縻归乐州(今永乐镇境内)和武隆区地(今百兰乡及巴马瑶族自治县县部分地区),属州都督府管辖。元朝,百色称天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恩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设百色厅,次年建城。百色自1730年建城至今(2000年)已有270年的历史。光绪元年(1875年),田阳区改土归流,升百色市厅为百色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百色直隶厅为百色府。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建立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归百色地区领导(行署驻百色城)。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
2000年,右江区辖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
2005年,撤销百色镇,设立百城街道办事处,辖区为原百色镇所辖范围;撤销那毕乡,设立龙景街道办事处,辖6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原那毕乡的大和、凡平2个行政村分别划入四塘镇和阳圩镇;达江乡并入阳圩镇;龙和乡并入大楞乡;百兰乡并入四塘镇。
2005年6月28日,百城街道办事处、龙景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百色市面积3720平方千米,人口约30万人。辖4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百色镇、龙川镇、阳圩镇、四塘镇、百兰乡、大楞乡、龙和乡、达江乡、那毕乡、永乐镇、汪甸瑶族乡瑶族乡、泮水乡。市政府驻百色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百色市总人口340483人。其中:百色镇125572人,阳圩镇19730人,四塘镇17250人,龙川镇31150人,那毕乡49415人,永乐乡18653人,汪甸瑶族乡23883人,达江乡14887人,大楞乡10169人,龙和乡12045人,泮水乡9777人,百兰乡7952人。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47号):(1)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市,设立地级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右江区。(2)百色市设立右江区,以原县级百色市的行政区域为右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向阳路19号。
2003年,右江区辖4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百色镇、阳圩镇、四塘镇、龙川镇、那毕乡、永乐镇、汪甸瑶族乡、达江乡、大楞乡、龙和乡、泮水乡、百兰乡。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右江区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百色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百色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那毕乡,改设街道办事处,原那毕乡除大和、凡平2个村以外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原那毕乡大和村划归四塘镇管辖,凡平村划归阳圩镇管辖;撤销达江乡,整建制并入阳圩镇,阳圩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龙和乡,整建制并入大楞乡,大楞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百兰乡,整建制并入四塘镇,四塘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百色镇,设立百城街道,辖区与原百色镇不变;撤销那毕乡,设立龙景街道,辖6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原那毕乡的大和、凡平2个行政村分别划入四塘镇和阳圩镇)。6月28日,百城、龙景2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2006年,右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百城街道、龙景街道、阳圩镇、四塘镇、龙川镇、永乐镇、汪甸瑶族乡、大楞乡、泮水乡。区政府驻百城街道向阳路19号。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13]140号)批准同意永乐乡改为镇建制。调整后,右江区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百城街道、龙景街道、阳圩镇、四塘镇、龙川镇、永乐镇、汪甸瑶族乡、大楞乡、泮水乡。
2013年8月,经自治区批准,右江区永乐乡建制变更为镇建制。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位置
右江区位于广西西部,地处东经106°7′—106°56′,北纬23°33′—24°1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2公里。
区位优势
右江区地处珠江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
气候特征
右江区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夏长冬短,气候湿润,春秋相似,日照多,热量充足,降雨量适中且比较集中,6—8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5%左右,平均年降雨量1115毫米,年平均气温在22.1℃左右,全年无霜期为357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右江区土地面积3717.7平方千米,其中大于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3096.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3.24%;石山面积98.85平方公里;海拔200—400米的丘陵面积250.50平方公里;海拔200米以下的台地面积79.32平方公里。
平地面积113.8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81.06平方公里。
右江区有林地面积28.4万公顷;耕地面积3.36万公顷,占9.09%;未利用土地面积3.04万公顷,占8.22%。
矿产资源
右江区已发现20余种矿产,褐煤矿基础储量7376.2万吨,钛铁砂储量19万吨,石灰岩分布面积大仅阳圩六沙矿石矿资源储量就达290万立方米。
氧化锰矿资源量已查明的有50.2万吨,平均锰含量31.11%
水晶矿电水晶单晶基础储量17600千克,共生熔炼水晶矿物193吨。
金矿已查明金资源量1.829吨,冶金用脉石英矿点4处,分别位于龙川三宝山、龙和巴平、达江,已查明资源量228万吨。
辉绿岩矿已查明基础储量113万立方米,资源量977万立方米。大华厂和下屯属碳酸氢钙镁型矿泉水,滑石矿13万吨。
石膏矿资源量在2182吨,玻璃石英粉砂岩资源量达5874万吨以上。磷矿1处,已查明资源量98.8万吨。
水及电力资源
右江区境内江河纵横,集雨面积在2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2条,其中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右江区内河流总长度为1036.8公里,年均水资源总量为107.17亿立方米,其中境内自有水量18.6亿立方米,外来水量88.5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556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9.1516万千瓦(全百色市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400万千瓦以上)。
澄碧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台单机容量7500千瓦,年发电量1.39亿千瓦时,是百色市最大的一座水电站,1982年2月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电网并网运行。
右江区矿泉水3处,产于大华厂、下屯及马楼岗。
生物资源
右江区有蕨类植物40个科51种,裸子植物4科11种,双子叶植物纲118科844种,单子叶植物19科189种。林木类除人工种植的松、杉、按、油桐。油茶、八角和各种果树外,还有粗皮烨、木荷、枫、榕等野生树种358个。
右江区主要有猕猴、鲮鲤、松鼠、画眉、红原鸡、野鸭、难鸡等。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鹤鸽;属二级保护动物的有褐翅鸦鹃、猫头鹰、公鸡。爬行纲有蟒蛇鳖、山瑞鳖等。其中蟒蛇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瑞、大壁虎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境内还有两栖动物的青蛙、虾、贝、蟹和各种鱼类,以及种类繁多的昆虫。
行政区划
右江区总面积3713平方公里,2014年右江区共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
人口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右江区总人口34048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百色镇125572、阳圩镇19730、四塘镇17250、龙川镇31150、龙景街道49415、永乐镇18653、汪甸瑶族乡23883、达江乡14887、大楞乡10169、龙和乡12045、泮水乡9777、百兰乡7952。
2021年5月31日,百色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右江区常住人口为472086人。
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综述
2003年右江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97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5.79亿元,增长3.38%;第二产业12.83亿元,增长30.74%;第三产业15.35亿元,增长6.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亿元,增长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378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1616元,增长6%。
财政收入完成1.2819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43.7%。
2019年,右江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37.9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5亿元,增长1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44%、44.04%和44.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36.2%和54.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373元,比上年增长7.3%。
2021年,右江区生产总值(GDP)363.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48.99亿元,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74.17亿元,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9%。
2024年,右江区生产总值(GDP)402.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1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26.99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228.79亿元,增长5.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7%、31.5%和5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1%、17.2%和63.8%。按常住人口初步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919元,比上年增长5.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50元,名义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44元,名义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6元,名义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4,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第一产业
2003年右江区农业总产值完成9.04亿元。粮食总产量7.3万吨。进厂原料蔗预计95万吨。水果总面积29.6万亩,总产量9.06万吨。蔬菜面积15.57万亩,产量22.5万吨。实施“三田”建设16万亩。完成造林8.9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7.96万亩,超额完成任务。肉类总产量21452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6276吨,增长11.9%。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总产值10.91亿元,增长71.35%。
2024年,右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林业产值10.62亿元,增长11.1%;牧业产值8.57亿元,下降1.6%;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92亿元,增长4.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48万亩,比上年增加0.0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7.29万吨,比上年增加0.05万吨,增长0.6%。全年油料产量0.27万吨,增长2.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27万吨,下降0.6%。全年水产品产量1.35万吨,增长3.8%。全年木材采运87.39万立方米,增长9.1%。主要林产品中,天然松脂1.44万吨,增长4.5%;山茶籽2.22万吨,增长17.1%;油桐籽0.06万吨,下降74.3%;八角1.86万吨,增长116.8%。
第二产业
百色工业园位于百色右江区城东,占地面积近60平方公里,紧邻南百二级公路及南昆高速公路百色入口,并经323、324国道穿越东西南北。
2003年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4家国有企业改制。投入技改资金5200万元,对制糖、造纸等传统产业进行重点技术改造,甘化公司日榨8000吨技改项目已经完成,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2024年,右江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0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1%;股份制企业增长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6.9%;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2.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9%,制造业增长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9.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5.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7.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9%。
2024年,右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发生营业成本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4.74元,比上年减少1.1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3.84元,比上年增加0.26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6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负债合计402.0亿元,下降11.3%;所有者权益合计219.4亿元,增长50.7%;资产负债率为64.7%,比上年减少11.0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总产值6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拥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7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6家,二级资质企业27家,三级资质企业54家。房屋施工面积193.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6%。其中,新开工面积17.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1.6%。
第三产业
2022年,右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1.67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86亿元,增长7.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64.77亿元,增长1.3%;餐饮收入额6.76亿元,下降4.1%。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完成60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零售业销售额完成90.62亿元,增长1.9%;住宿业营业额完成3.57亿元,下降10.2%;餐饮业营业额完成7.78亿元,增长5.1%。
2024年,右江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77亿元,比上年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5.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5.4%;餐饮收入额增长0.1%。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7.2%;零售业销售额增长8.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0.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0.4%。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2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5%;旅游总消费14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2024年,右江区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6763.87万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出口总额222257.78万元,比上年增长76.8%;进口总额4506.10万元,比上年下降82.0%。进出口顺差(进口小于出口)217751.68万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6.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06.7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5.84亿元,增加106.0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21.06亿元,比年初增加106.36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20.47亿元,增加106.51亿元。全年保费收入比上年下降3.7%。证券交易额比上年增长23.8%。
文化
地方特产
那毕麻鸭
龙景街道位于百色右江河畔,年产麻鸭约10万羽,除供应百色城上,均销往区内外。从幼鸭放养到成熟90~100天,成熟鸭重量每只约1.5公斤。那毕麻鸭肉质结实,味道鲜美清甜,出肉率高。
芒果
百色的芒果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市芒果面积11.5万亩。芒果品种20多种。较有名的有关刀芒、泰国芒、桂香芒、紫花芒、串芒等,年产7112吨。被誉为“芒果之乡”。
茶叶
右江的茶叶主要产地是龙川、阳圩、大楞、汪甸等乡镇。阳圩茶场、百色茶场、巴平茶场三个茶场共有茶园9945多亩。
黑木耳
黑木耳有天然产品和人工培植产品两种,是右江区传统名优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产地是百兰、汪甸、永乐等乡,总产量33吨。
全区油茶林16万亩,年产山茶籽6159吨。
香米
右江区的香粳米粒长而细,半透明,煮时香味扑鼻,有大糯香气但不粘结。
交通
铁路
南昆铁路干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百色站是南昆铁路上的最大中转站,现年发车皮7000个,年运输能力40万吨。
公路
百色公路交通发达,往东南有220公里的邕色二级公路可达首府南宁市,北上有盘百三级公路直通贵州省,距贵阳500多公里,沿瑞金—临沧公路西行60多公里就进入云南省境内的富宁县,距昆明市500多公里,南下往靖西县200多公里可达中越龙帮口岸,距越南的高平省城约300公里。
水运
右江城区以下的右江干流早在1935年以前就已成为兴德村航道,顺流直下可直达南宁、梧州市、广州市等地,百色至南宁航道长410公里,为6级航道,现有2个200吨泊位,6—9月份洪水期可上300T的船舶,10月—来年5月属枯水期,能通航170吨的货轮,年货运量达到25万吨,港口的物资吞吐量最高达50万吨。百色港二期工程已于2003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建设3个500吨泊位,年吞吐量60万吨规模。
社会
右江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在自治区十运会和全国青少年女子举重锦标赛中,夺得金牌6枚。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喜人,人口出生率9.98‰,计划生育率95.21%,顺利通过自治区、百色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生线和党政线的检查验收。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教育事业
右江区城内现有高等院校2个,中等专业学校8个,每年向社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4000人左右;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832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406人。右江区教育“两基”和“普九”工作成果不断巩固,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上线人数保持全市各县第一,高考上线人数有较大增加。
2024年末,右江区辖区内共有普通高校3所,专任教师2167人;在校生5.98万人,其中女生3.71万人;当年招生1.74万人,当年毕业生1.6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不含技工,不含广西百色农业学校、百色商校),专任教师308人,在校生1.12万人,毕业生0.35人。普通中学(含初、高中)23所,专任教师3318人,在校生4.48万人,当年毕业生1.50万人。普通小学(不含教学点)39所,专任教师2659人,在校生4.69万人,当年毕业生0.68万人。幼儿园132所,专任教师1547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9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95%。
卫生事业
2024年末,右江区辖区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7个,其中医院17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8个(含自治区、市办医院),民营医院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5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157个,村卫生室100个;皮肤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912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72人,注册护士4658人,药师(士)344人,技师(士)732人,其他32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3人,其中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579张,其中医院6903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6张。全年总诊疗人次409.25万人次,出院人数28.26万人。
文体事业
2024年末,右江区右江区辖区内(含市本级)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博物馆4个。全年馆藏各类报刊6.88万册,图书67.83万册(张)。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162个,体育场地面积134.0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7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0年右江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30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7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0个,引导农民下山进城入谷3900人。狠抓安全生产,加强监督检查,有效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民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地方武装预备役工作扎实开展。搞好环境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人事编制、行政监察、工商管理、审计、统计、物价、气象、档案、修志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
2024年末,右江区辖区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01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50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03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9万人,比上年减少0.3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13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94万人,比上年增加0.3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6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5369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6026人。
2024年末,右江区共有302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15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28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右江区辖区内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4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2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数2304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200张。
人居环境
2024年末,右江区辖区内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86万公顷。森林面积383.59万亩,森林覆盖率66.7%。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113.9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38万亩。全年右江区平均气温为22.0℃,较上年偏低0.3℃;右江区气象台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30次。年末右江区辖区内城区污水处理厂日集中处理能力14万立方米;城区污水处理率98.6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地率40.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8平方米。
旅游
右江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红七军军部旧址—一粤东会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一清风楼,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园,那毕乡百谷旧石器时代遗址,阳圩镇汉墓群,那毕乡林屋电宋代窑址等。自然景观主要有永乐乡石坪村上雪屯的天然“雅芒”崖像、澄碧河水库、福禄河瀑布等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设在百色粤东会馆里。
记录着红七军和右江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
始建于1961年,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里,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96年9月更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同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名。我们今天参观的百色起义纪念馆是1999年12月11日,即百色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位于后龙山上的新建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碑
于1984年建成。纪念碑高23.9米,外形似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又似一杆红缨枪直指天宇。正面镌刻的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三个金色大字,背面是百色起义的纪事碑文,两侧分别是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来到百色,韦拔群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两幅浮雕,碑顶凸起的“1929:字样标明了百色起义的时间。碑座四周是苍松翠柏。
美丽的澄碧湖风景区,位于百色城北七公里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88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于1958年9月至1960年9月由百兰、田阳区、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德保县、靖西市、平果市、东兰县、凤山县、巴马等12个县7万多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奋斗修建起来的。
获得荣誉
2020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排名第72位。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31日,授予百色市右江区第五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2024年9月19日,右江区入选2024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82位。
参考资料 >
右江概况.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政府.2025-07-09
2023年百色市右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百色右江区人民政府.2024-09-26
2024年百色市右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政府.2025-09-08
2022年百色市右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政府.2024-03-28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6-30
新闻浏览.小康杂志社.2020-08-23
右江区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2020-03-01
地理位置.广西百色右江区人民政府.2020-03-01
右江概况.广西百色右江区人民政府.2020-03-01
百色市右江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广西新闻网.2020-03-01
2021年右江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7-13
红色旅游.广西百色右江区人民政府.2020-03-01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水利部.2021-05-12
【百县榜】“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锁定首发.中国小康网.2021-05-12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网站.国家能源局.2022-02-21
关于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推荐命名名单的公示 - 通知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2022-02-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四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和第五批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知(桂文旅发〔2021〕75号) - 通知公告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2-02-21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