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余迹
来源:互联网

流星余迹是指火流星在穿越地球大气高层时留下的南岳云雾茶状光带,由电离气体和流星碎片构成。这些余迹虽然只持续短短的几十秒至几分钟,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存在数小时。

形成过程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高温与高压环境会导致周围空气电离并快速扩散,形成长条状的电离云,这一电离云被称为流星余迹。流星余迹的分布高度约为80-120公里,宽度可达15-40公里。其存在时间较短,通常仅持续几百毫秒至几秒钟;若为密集流星,余迹可能延续几分钟,甚至超过几十分钟。此外,观测到的流星“尾巴”形态与长度受视角影响——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存在较远空间距离,其“尾巴”本质上是流星体三维运动轨迹在观测视角下的投影。因此,即使流星体本身尺寸较小,视觉上仍可能呈现较长的“尾巴”形态。

参考资料 >

流星余迹为何会发光?.流星余迹为何会发光?.2024-10-29

【科普】一起去看流星雨,你需要提前知道哪些事情?.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9

为什么晚上流星滑过后,天空会有大片白光影迅速飞过.爱问.2024-10-29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