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1962年11月-2025年10月29日),男,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人,心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原副部长,生前还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亚洲社会心理学学会主席、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3年,刘力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获教育学学士。1987年,又于该校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并留校任教,历任心理学系教员、讲师、副教授。1996年,刘力被公派至英国留学,2003年,他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社会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他参与了法国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国际高级研究项目”,并在欧洲社会心理学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刘力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2013年,刘力任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主任、北师大心理学院副院长、心理学部副部长,2014年,又任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16年,刘力任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主任。2018年,刘力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23年,他担任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24年,他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社科组成员。2025年10月29日,刘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刘力的研究方向是群体过程与群际关系,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人际信任、群际信任与制度信任,腐败的社会心理机制,社会表征与社会认同,生活质量,社交媒体与公众舆论,质性研究方法。他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在各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他推动了社会心理学二级学科的设立,为中国心理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刘力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学奖,2011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2年11月,刘力出生,他是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人。1983年,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教育学学士。1987年,刘力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并留校任教。
工作经历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后,刘力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员、讲师,199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系主任。1993年至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1996年,刘力被公派至英国留学,2003年,他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社会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他参与了法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国际高级研究项目”暨欧洲社会心理学实验室从事国际合作研究。
2004年,刘力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200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部教授。2013年,刘力任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部的副院长/副部长,2014年,又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16年,刘力任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主任。2018年,刘力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20年,刘力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3年,他担任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24年,他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社科组成员。
逝世
2025年10月29日,刘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为其发布《讣告》,刘力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5年11月2日(周日)上午9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研究方向
刘力的研究方向是群体过程与群际关系;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人际信任、群际信任与制度信任;腐败的社会心理机制; 社会表征与社会认同;生活质量;社交媒体与公众舆论;质性研究方法。
主要成果
成果概述
刘力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在各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他围绕当代中国与全球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视角进行了系统开拓性研究。刘力推动了社会心理学二级学科的设立,为中国心理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力教授积极推动中国心理学与国际同行的融合对话,在国际学术期刊、学术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科研项目
智能机器顾虑影响群际关系的双路径模型:基于人类实体性的视角 (2023-2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 32271124。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研究(2018-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8ZDA332。
自我构念对腐败的影响:边界条件与作用机制(2016-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31571145。
腐败与反腐败的心理机制。北京市共建项目。
腐败与反腐败的文化心理机制研究(2014-201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13ZHB027。
腐败的社会心理机制(2011-2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建设项目。
民族冲突的社会心理机制:基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视角( 2011-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10710210。
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与心理融合(2010-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2009JJDXLX001.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民众社会心态与人格演变(2009-2011)。北京师范大学创新研究群体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师校发〔2008〕54 号。
社会共同体的群体融合与认同管理(2009-2010)。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摩擦性群体互动的社会心理机制(2008-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NCET-07-0090 。
Understanding and Challenging HIV/艾滋病 Related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2006-2008). Ford Foundation. Grant Number: FF4M002-66002456.
中国社会的艾滋病污名与歧视(2005-2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批准号:05JAXLX00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批准号:教外司留(2006)331 号。
主要作品
论文
参考资料:
图书
曾任职务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刘力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原副部长、教授,主持多个国家级教学中心与教学项目。
国家级教学中心与教学项目
2016:获批“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高厅函【2016】6号)
2019: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证书编号:2018-2-0051)
2020: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证书编号:2020128051)
2020:主持编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心理学篇)
课程教学
参考资料:
培养学生
刘力培养了多个硕士、博士毕业生,如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刘力教授始终胸怀家国天下,一生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心理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刘力教授围绕当代中国与全球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视角进行了系统开拓性研究。刘力教授推动了社会心理学二级学科的设立,为我国心理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力教授积极推动中国心理学与国际同行的融合对话,在国际学术期刊、学术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评)
参考资料 >
沉痛悼念!刘力逝世.光明日报.2025-11-02
北师大心理学部原副部长刘力教授逝世,享年62岁.九派新闻.2025-11-02
刘力.北京师范大学.2024-03-04
“心理学前沿研究系列讲座”2024年第五讲成功举办.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5-11-02
讲座预告: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第300期】.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2025-11-02
社会认知.豆瓣读书.2025-11-02
【讣告】著名心理学家刘力教授逝世-通知公告-首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2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