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位于昌平西北太行山脉军都山地,距北京市区50公里,是中国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古关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1800多年建关历史。
居庸关长城博物馆历史陈列分为3个展室、6大部分,通过多种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各个时期军事要塞居庸关长城的历史、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
居庸关历史
居庸关自古以险要著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被称为“居庸塞”,此后辽、金、元、明、清历代都将此作为防守重镇。这里山峦重叠,溪水长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金朝“燕山八景”、明代“北京八景”、清代“燕京八景”中“居庸叠翠”的誉称流传至今。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建立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建筑布局
居庸关长城博物馆分露天建筑和室内展陈两个部分。露天建筑包括现存的长城、敌楼、南北券城、城楼等完备的古代军事设施,城隍庙、真武庙、玉皇庙、关王庙、马神庙、纯阳宫等齐全的宗教建筑以及“外三关”、“内三关”为主的完善的古代军事纵深防御体系。位于居庸关南券城北侧的云台,更以其罕存的古代精美雕刻艺术,被视为居庸关内价值最高的国宝文物。
博物馆室内展陈包括“居庸关长城历史陈列”和“居庸关长城古诗文集锦”,充分利用文物、照片、图表、绘画、书法等很多首次与公众见面的珍贵资料,从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角度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悠久的长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展示了中国政治、军事、经贸、文化、建筑、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过程。
长城文化
居庸关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基于这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早在1961年,位于关内的云台,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居庸关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写下大量描绘居庸关的诗词赋和碑刻,石刻文字,其中,古诗词有170首左右,近1万3千余字。
居庸关现存石碑近20块,其中14块较为完好。
居庸关庙宇
关帝庙(1997年修)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由朱厚照敕建。位于居庸关西山北侧。建筑面积172.7平方米。关林建筑格局为坐西面东,庙门为南北向。正殿三间。歇山起脊形式,左、右配殿各三间,庙门一间,砖仿木建筑,檐、飞子等用砖砍磨而成硬山形式。全部为砖木结构。黑琉璃瓦黄剪边,旋子大点金彩画。受地势影响,关帝庙有两进台阶。台阶两侧安置拦板,望柱。庙后靠山砌半圆形院墙。
城隍庙(1997年修葺)
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重修。是目前居庸关最大的庙宇。城隍庙建筑规制为:正殿三间。寝殿三间。庙门三间。戏台(勾连搭形式)三间。(上述建筑的屋面为黑琉璃瓦黄剪边)。东、西配殿各三间。山神庙一间,土地庙一间,上述建筑屋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城隍庙建筑为砖木结构,正殿为起脊歇山形式。配殿和庙门为硬山形式。墙体为小青转磨砖细砌。彩画为旋子大点金形式。建筑面积538平方米。城隍庙殿内陈设为:正殿正中主神台塑"居庸关都城隍"一尊,高达三米。城隍两侧各一尊仕女。身前两侧为文、武大臣。正殿两山神台塑座姿判官四名。
真武庙(1996年修复)
真武庙,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高台庙所祀主神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成功,白日飞升,威震北方,号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
马神庙(1996年修复)
马神庙,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打仗需要战马,供奉马王爷,是为了马的健康,繁衍旺盛,有战斗力。随、唐、宋、辽,历代都由官方祭社马神的制度。朱元璋命祭马祖诸神,在南京特命太仆寺主持。现在重修的马神庙内塑的是马祖,马王和水神,草神等神像。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开放时间
9:00 - 17:00
门票
• 票价:
• 旺季:成人45元 学生:25元;
• 淡季:成人40元 学生22.5元。
交通
[乘车指南]:(1)北京地铁13号线(13号线)龙泽站下车换乘昌平区城乡班车20路直达景区;(2)德胜门乘坐919路(延庆区方向)居庸关站下车即可。
[自驾车路线]走八达岭高速公路居庸关(15)出口即可。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