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沟遗址
来源:互联网

寨沟遗址是位于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的商代聚落遗址,是2023年5月30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重要考古成果,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寨沟遗址体现北方黄土梁地带中心聚落典型的“多峁一体”特征,包括大面积夯土建筑、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铸铜遗存、灰坑等不同功能遗存。遗址核心区寨盖面积约2万平方米,四周可见最高达16米的陡峭夯土墙体,均为包边的黄土夯筑,其内可见分布规律的紝木洞。遗址外围调查发现11座甲字形商代大墓,其中规模最大者长73、宽41、深20米,墓葬口大底小,墓壁生土台阶收分明显。2022年,考古人员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出土铜、金、玉、陶、石、骨、贝等随葬品200余件。

寨沟遗址是陕晋高原迄今发现规模最大、遗存最为丰富的城固宝山遗址,在与中原商文明同时并存的区域政体中十分罕见,在中国北方地区为目前仅见。寨沟遗址揭示出商代晚期陕北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对探讨陕北地区商代方国政治地理结构、了解殷墟时期中原与边陲地区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沿革

20世纪40年代以后,陕北地区发现大量商代青铜器,清涧李家崖、辛庄等商代遗址考古工作的种种发现,则显示陕北高原曾是商代方国重要分布区域之一。

为进一步探索黄土丘陵地区的商代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复杂化进程,2022年6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县相关单位组建清涧考古队,以寨沟遗址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收获。

2023年5月3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清涧县寨沟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

2024年1月30日,“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

地理环境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地处陕北高原腹心地区。

建筑特征

寨沟遗址是一处规模巨大、遗存丰富、要素齐全的商代聚落遗址,凸显出北方黄土梁峁地带中心聚落典型的“多峁一体”特征。遗址包括大面积夯土建筑、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铸铜遗存、灰坑等不同功能遗存,散布在相邻的不同山峁上,是一处规模巨大、遗存丰富、要素齐全的商代聚落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遗址核心区寨塬盖面积约2万平方米,四周可见最高达16米的陡峭夯土墙体,均为包边的黄土夯筑,其内可见分布规律的紝木洞。塬顶其上建造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商代夯土建筑群。发掘揭露出一组由下沉式中心院落和四周廊房组成的建筑.已确认区域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整体呈东西向“回”字形。建筑东有3座门道,底面较平,西有一座门道,底为斜坡向外,底面铺设木板尤为罕见。

遗址外围调查发现11座甲字形商代大墓,其中规模最大者长73、宽41、深20米,墓葬口大底小,墓壁生土台阶收分明显。已发掘的后刘家塔墓地位于寨塬盖以东约2.5公里处的长梁顶部,共有4座墓葬,其中M1为一条墓道的大型“甲”字形墓,总长39米、深12米。瓦窑沟共发现9座甲字形大墓,发掘的M3总长68、深19米。

出土文物

2022年,考古人员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出土铜、金、玉、陶、石、骨、贝等随葬品200余件。

考古人员在一段夯土护坡墙基槽中发掘出土30余块陶范残块,可辩纹饰有云雷纹、联珠纹等,器形有、,陶范纹饰繁、精美,殷墟风格突出,显示出当地已具备发达的铸造技术和能力,为探讨当地青铜器来源提供关键材料。

开发与保护

2022年,考古人员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出土铜、金、玉、陶、石、骨、贝等随葬品200余件,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与殷墟上层物质文化相同,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为进一步探索黄土丘陵地区的商代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复杂化进程,2022年6月——2023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市、县相关单位组建清涧考古队,以寨沟遗址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收获。

价值意义

寨沟遗址是陕晋高原迄今发现规模最大、遗存最为丰富的城固宝山遗址,在与中原商文明同时并存的区域政体中十分罕见,在中国北方地区为目前仅见。

发现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包括11座“甲”字形大墓,是陕晋高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等级最高的晚商墓地,是商代考古的重大突破。

寨沟中心聚落和大型墓葬的发现为几十年来黄土丘陵地区不断出土的铜器群找到了明确的考古背景——以往偶然发现的数十个比较丰富的铜器群,就应该出土自这类高等级墓葬,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问题,为今后该地区的工作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次在晋陕高原发现了商代晚期的车马遗存,为探索中国马车的出现与车马埋葬制度形成,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与殷墟上层物质文化相同,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考古工作已经初步揭示出商代晚期陕北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且与中原殷墟文化联系紧密,远超以往认知。陕北商代考古对探讨陕北地区商代方国政治地理结构、理解殷墟时期中原与边疆文化交流与互动均具有重要意义。

所获荣誉

2023年12月,2023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发布,清涧县塞沟遗址入选。

2024年1月30日,“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

相关评价

清涧商代考古的最新发现,揭示出商代晚期陕北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对探讨陕北地区商代方国政治地理结构、了解殷墟时期中原与边陲地区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光明网 评)

相关知识

方国

方国或方国部落是指中国夏商之际时的诸侯部落与国家。学者对这些方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 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根据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认为,商王朝时期的国家是一种古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苏秉琦先生对“古国”和“方国”的定义是:“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邦国阶段。”邦国时代以后是方国时代。

参考资料 >

刚刚,国家文物局发布陕西重大考古成果.环球网.2023-05-30

陕北首次发现商代大墓 属方国一级墓葬.极目新闻.2024-01-31

11座!陕西榆林发现殷商文化圈以外数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光明网.2024-01-3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517602684567842&wfr=spider&for=pc.光明网.2024-01-31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新京报.2024-01-3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央视科教 .2024-01-31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