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石酸唑吡坦片
来源:互联网

酒石酸唑吡坦片(Zolpidem Tartrate Tablets),属于镇静催眠药物,为精神类药品,其商品为思诺思。

酒石酸唑吡坦片适用于治疗偶发性失眠症、暂时性失眠症所致严重睡眠障碍的短期治疗。

酒石酸唑吡坦片为片剂,酒石酸唑吡坦片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幻觉、梦魇、视力异常、消化不良等症状。该药物禁用于唑吡坦过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严重呼吸功能不全、严重、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肌无力的患者。

酒石酸唑吡坦片为处方药品,医保乙类药品。该药于1988年在法国上市,1995年进入中国,在世界各地作为镇静催眠药广泛使用,有逐步取代苯二氮类药物的趋势。

医学用途

适应证

酒石酸唑吡坦片仅适用于治疗偶发性失眠症、暂时性失眠症所致严重睡眠障碍的短期治疗。

用法与用量

用法

口服,用温水送服,睡前服用。治疗时间应尽可能短,最短为数天,最长不超过4周,包括逐渐减量期,不建议长期使用。对偶发性失眠(例如旅行期间),治疗2~5天;对暂时性失眠(例如烦恼期间),治疗2~3周。

用量

制剂与规格

片剂:5mg/片;10mg/片。

药理机制

该药品是强有力的GABAA受体 A-1亚型氯离子复合体的激活药。GABAA受体A-1亚型主要分布于小脑、感觉运动皮质、黑质、小脑绒球、嗅球、丘脑腹侧部、脑桥和苍白球等部位。受体配位化合物结合在神经细胞膜上,起氯通道的阀门功能。GABAA受体的激活引起氯通道的开放,允许氯离子经细胞膜进入神经元内,如此引起超极化,并抑制神经元的放电。

与苯二氮䓬类非选择性结合的GABAA受体的三种亚型受体各不相同,唑吡坦选择性作用于A₁GABAA的A-1亚型受体。由于这一特性,使其仅有镇静、催眠作用,而无抗惊厥、肌松及抗焦虑作用。

动物实验中,应用成人剂量的 26~876 倍实验证明,未发现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达峰时间((tmax)0.5∼2小时,食物可以延缓吸收。口服5m g和10 mg后,峰浓度(Cmax)分别为29∼113μg/ml(平均59μg/ml)和 58~272μg/ml(平均121μg/ml),有首过消除,口服生物利用度约70%。血浆蛋白结合率92%。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8mg后,表观分布容积为0.54 L/kg。口服 20 mg后3小时,乳汁中浓度可达 0.04%~0.019%。主要在肝脏代谢,生成三个主要的和七个次要的失活代谢产物。半衰期(t1/2)为 1.4~4.5 小时,平均 2.6小时。老年人和肝肾功能损害者可以延长。一次口服量的48%~67%由尿排出,29%~42%由粪便排出,主要为失活代谢产物,也可有微量的原形药物。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免疫系统疾病

偶见:感染。

罕见:脓肿、单纯疯疹、带状疯疹、外耳炎、中耳炎

未知:首次服用该药初期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严重面部浮肿)。

精神疾病

常见:幻觉、激动、梦魇、抑郁。

偶见:意识模糊状态、易激惹、躁动、攻击、梦游、欣快感。

罕见:性欲障碍。

十分罕见:妄想、依赖(停止治疗后可能发生停药症状或反跳反应)。

未知:愤怒、行为异常、复杂睡眠行为。

大部分这些精神不良反应都与异常反应有关。

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精神错乱、兴奋、嗜睡、头痛、头昏、失眠及失眠症加剧、认知障碍比如顺行性遗忘(遗忘反应可能引起不适当的行为)。

偶见:激动、焦虑、认知下降、淡漠、注意障碍、注意力集中困难、构音障碍、情绪不稳幻觉、感觉迟钟、错觉、肌肉痉挛偏头痛、神经质、感觉异常、睡觉(日间给药后)、言语障碍、昏迷、震额。

罕见:步态异常、异常思维、攻击性反应、冷漠、食欲增加、性欲下降、妄想、痴呆、人格解体、感觉异样、运动功能减退、肌张力减退、歇斯底里、陶醉感、狂躁反应、神经痛、神经炎、神经病、神经官能症、惊恐发作、局部麻痹、性格障碍梦游、企图自杀、手足抽搐、打哈欠、意识水平下降。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偶见:出汗增多、苍白、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罕见:调节异常、唾液改变、面部潮热青光眼低血压、阳、唾液增加、里急后重

心血管疾病

偶见: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动过速。

罕见:心纹痛、心律不齐、动脉炎、循环衰竭、期外收缩、高血压加重、心肌梗死静脉炎肺栓塞肺水肿、静脉曲张、室性心动过速

眼部疾病

常见:复视、视力异常。

偶见:视物模糊、眼睛刺激、眼痛、巩膜炎

罕见:结膜炎、角膜溃疡、流泪异常、闪光幻觉、视觉损害。

特殊感觉器官疾病

偶见:味觉倒错、耳鸣

罕见:嗅觉倒错。

呼吸系统、胸部及纵隔部疾病

偶见:支气管炎、咳嗽、呼吸困难、鼻炎

罕见:呼吸抑制,支气管痉挛、鼻闻、缺氧、喉炎肺炎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

罕见:贫血、高血红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结病、巨红细胞性贫血、紫锻、血栓。

胃肠道疾病

常见:消化不良呃逆腹泻、恶心、腹痛。

偶见:厌食、便秘、吞咽困难、肠冒气胀、肠冒炎、呕吐。

罕见:肠炎、暧气、食管痉挛、胃炎、疮疡、肠梗阻、直肠出血、龋病

肝胆疾病

偶见:肝酶升高。

罕见: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或者混合型肝损伤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偶见:搔痒、皮疹、多汗。

罕见:尊麻疹、瘫疮、大疯疹、皮炎、疗病、注射部位炎症、光敏性反应。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异常

常见:关节痛、肌痛,背痛。

偶见:关节炎肌肉痉挛、颈痛、肌肉无力。

未知: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肌健炎。

感染及浸染类疾病

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

常见:疲乏。

偶见:水肿、跌倒(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和不按照处方服用哗叱坦的患者中)、乏力、发烧、不适、创伤。

罕见:过敏反应、过敏加重、过敏性休克、面部浮肿、湖热、血沉增快、疼痛、不安腿综合征、寒颤、耐药性增加、体重下降、步态障碍。

未知:药物耐受。

药物过量

表现

严重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心血管方面的心动过缓;复视;严重头晕、严重嗜睡、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吸气困难);严重者昏迷等,包括致死的结果。

处理方法

如果出现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应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和支持措施。如果胃排空无效,应该给予活性炭减少吸收。即使出现兴奋也应停用镇静药。在观察到严重症状时可以考虑使用氟马西尼。但是,给予马西尼可能促发神经学症状(癫痫)。需要注意的是,唑吡坦不可透析。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禁忌证

注意事项

耐受性

在重复使用该品超过数周后,唑吡坦及相关药物的镇静或催眠作用可能会逐渐降低。

药物成瘾与药物滥用

该药不排除发生药物依赖性的可能。乙醇成瘾或有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史的患者,可能产生依赖性。

在既往药物滥用者中进行的滥用可能性研究发现,酒石酸唑吡坦40mg单次给药的影响与地西泮20mg相似但并不相同,而酒石酸唑吡坦10mg难以与安慰剂区分。在有药物或酒精成瘾或滥用史的人群中唑吡坦误用、滥用和成瘾的风险增加,因此在接受唑吡坦或任何其他催眠药物时应谨慎监测。

风险提示

2010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澳大利亚医疗产品局(TGA)多次发布镇静催眠药的安全性信息或要求药品生产商在药品说明书中强调此类药品可能引起异常睡眠行为的潜在风险。澳大利亚TGA发布了唑吡坦安全性信息,强调服用唑吡坦可能导致神经和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及一些奇怪的行为(如梦游或入睡时做出奇怪或潜在危险的行为)。

2015年7月8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酒石酸唑吡坦口服制剂不良反应评估结果,提出修订酒石酸唑吡坦口服制剂说明书,增加关于梦游症及相关行为,如梦中驾车、做饭、打电话等不良反应。

历史

酒石酸唑吡坦由法国赛诺菲syhtelabo公司1988年开发,同年在法国率先上市,1993年在美国上市。中国天津药物研究院于1997年开始酒石酸唑吡坦的研究工作,已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并转让给湖南株洲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使用情况

酒石酸唑吡坦片于1988年在法国上市,之后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同年在欧洲其他国家上市。1995年进入中国,2000年,被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批准上市,而在中国于2007年上市。在世界各地作为镇静催眠药广泛使用,有逐步取代苯二氮䓬类药物的趋势。

2014年11月23日,美国FDA批准酒石酸唑吡坦舌下片用于治疗半夜醒后难以再入眠的失眠病征。

化学信息

分子式:(C19H21N3O)2.C4H6O6

分子量:764.88

结构式:

化学名称:双[N,N-二甲基-2-[6-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3基]-乙酰胺](2R,3R)-2,3-二羟丁二酸盐。

理化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引湿性。在甲醇中略溶,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中几乎不溶,在0.1mol/L盐酸溶液中溶解。

参考资料 >

酒石酸唑吡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3-12-17

酒石酸唑吡坦片说明书.赛诺菲.2023-07-13

非处方药化学药品目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06-08

国家医疗保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2023-06-08

..2023-10-19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8期) 警惕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异常睡眠行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10-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酒石酸唑吡坦口服制剂说明书的公告(2015年第89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11-17

专利汇.专利汇.2023-07-31

首个半夜醒后失眠治疗药Intermezzo获FDA批准.中国食品药品网.2023-11-17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