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傈僳族乡
来源:互联网

金沙族乡,德昌县辖乡。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观音堂、黄竹坝、王家坪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甘蔗,兼产花椒、木耳、松脂、核桃、蘑菇。养殖业以牛、羊、猪为主。

正文

德昌县辖乡。1957年建南山傈僳族乡,1959年并入汉区公社,1962年析置金沙傈僳族乡,1972年改金沙公社,1984年复金沙傈僳族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过境。

民族资料

德昌傈僳族云南省怒江、丽江市等地的傈僳族同源,但又明显有别,相传德昌傈僳族是清朝中期的,女性裙上横秀水波纹,裙前有一竖十厘米见方、不绣花纹、断开的裙门布,这是德昌傈僳族与其它地方傈僳族区别的主要标志,意为德昌傈僳族当初远迁德昌时,与族人因一江之水而隔断,傈僳族无文字,于是在服饰上作此为志。德昌傈僳族因与云南怒江、丽江等地的傈僳族人远隔山水,故而在住宅、服饰、春节习俗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异。他们是傈僳族生产、生活等习俗保存好、最完整的群体。

德昌傈僳族以木房、竹房为主,而今则多为土墙青瓦,至今他们仍保留着用玉蜀黍楼晾晒苞谷的习俗,每年破五节要杀公鸡献苞谷楼,来年苞谷更加丰收,而在云南傈僳族聚居区苞谷楼早已绝迹。德昌傈僳族人吃的干巴菜,保持了十分浓郁的民族特色,每到冬天产将青菜稍晾晒后,巴菜就被编如发辫,挂于村寨的屋梁等处,待来年青黄不接时,摘下来洗净切好,可炒可煮成为佐餐佳品。

今天的德昌县傈僳族还保存着织麻布的古老习俗,白麻布仍是女性百褶裙的当家布料,因而德昌僳女种麻、晒麻、捻麻、纺线、织布、做衣仍旧盛行。

参考资料 >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