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来源:互联网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是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为一体的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科研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位于上海市,现任所长是苏良碧、党委书记是王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3年4月23日,浙江碳银数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10月,固态电池领域成为资本市场焦点,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洗霸的合作推动后者股价一年暴涨近4倍,同时固态电池板块指数半年内几近翻倍,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化合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特种玻璃、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中国在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

截至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长宁园区、嘉定园区和太仓园区,有职工769人,其中科技人员659人、科技支撑人员11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累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32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请专利5169项,授权专利3017项。截至2025年2月,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级平台、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其他部委平台、6个上海市平台、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1个研究所学科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培养点(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硕士培养点(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历史沿革

溯本求源

1928年6月9日,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院长是蔡元培。同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化学实业研究所成立。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成立,位于霞飞路899号(现淮海中路1337号);8月,国立中央研究院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合办的中央陶瓷试验场成立,依托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开始了中国陶瓷工艺技术研究。

1929年6月,中央陶瓷试验场为中央政府制作仿古瓷80件,已成为现今存世的“民国瓷”精品之一。

1930年初,工程、物理、化学三所共用的“理工试验馆”在上海百利南路(今长宁路865号)动工建造。

1932年,工程、物理、化学三所共用的“理工试验馆”竣工。

1933年10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迁入上海白利南路(现长宁路865号)的“理工实验馆”。

1934年7月,根据中央研究院指令,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接管化学所的玻璃试验场。

1935年12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陶瓷试验场从南京迁至上海市本部,建立了陶瓷工场,致力于陶瓷、玻璃和耐火材料的研究。

内迁昆明

1938年3月,奉“国立中央研究院”令,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内迁昆明,重建玻璃试验场和陶瓷工场。

1945年9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在昆明更名为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

1946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离开昆明返沪,在长宁路(现长宁路865号)重建和修复各实验楼馆,并留下部分为昆明工作站(现为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

1950年5月,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建立的15个研究机构之一,专攻陶瓷、冶金、玻璃三大学科领域。

1953年1月,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并设窑业组。

1956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原窑业组改名为硅酸盐研究室。

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耐火材料研究室划归冶金陶瓷研究所,并入硅酸盐研究室。

1959年1月,上海三民玻璃厂划归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作为硅酸盐研究室附属玻璃工厂(定名为红星工厂)。

独立建所

195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并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嘉定北门冶陶所所属工厂设立新型硅酸盐材料实验工厂。

1962年,制定研究所第一个十年科学规划,明确从传统硅酸盐材料转移到以新型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为主要研究。

1965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物物理研究室并入。

1968年2月,硅酸盐所划归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定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国防科委批复硅酸盐所的大三线建设选址定为湖北谷城县紫金区官坊公社;4月,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命令:授予硅酸盐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08研究所”番号 ;7月,国防科委第16研究院命令:授予第1608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837部队”代号 。

改革发展

1970年4月24日,中国卫星一号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铝光亮阳极氧化热控涂层应用于整星表面,保障极冷极热温差下航天器正常工作。7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体制调整的通知,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行政关系正式回归中国科学院,所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

1984年12月,中国科学院批复同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985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红星工厂”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开发实验基地”。

198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在沪建设中国科学院上海化学新材料中试基地。

开拓创新

1990年,随着长宁区市政建设的发展,所址改为定西路1295号。

2015年7月,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建设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太仓园区(太仓市良辅路6号)。

2017年6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总部迁至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2022年9月25日,上海洗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署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相关知识产权转让协议。

2023年4月23日,浙江碳银数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大尺寸高品质氟化钙晶体,首次实现了国产超大尺寸氟化钙晶体在空间相机应用上的突破,并成功应用于新一代空间卫星。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职工769人,其中科技人员659人、科技支撑人员11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据2025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现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7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人才近100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科技部中青科创领军人才7人、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领军人才)7人、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3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

科研部门

截至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级平台、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其他部委平台、6个上海市平台 、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1个研究所学科研究中心。

设施资源

仪器设备

据2025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主要从事无机材料测试技术方法研究、测试设备研制和测试标准制定等工作。中心目前拥有球差透射电镜、辉光放电质谱、微米CT等原值超过1.8亿元的设备,测试服务实现了对于无机化合物材料测试表征领域的全覆盖。

馆藏资源

据2025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信息情报中心拥有图书文献数据库21种、专利数据库7种、标准化信息网7种。

合作交流

合作概况

据2025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专家互访、讲学、合作研究等方式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与国际著名的大公司或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等国际化组织进行工程化产业化的合作及出口高技术产品的业务洽谈与往来。

战略合作

2019年7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材料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4月23日,浙江碳银数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嘉定区中心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联组学习。

内设机构

人才培养

教学培养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中国最早招收研究生、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截至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培养点(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硕士培养点(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教学建设

教学情况

据202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一共累计招收约4000余名研究生。拥有在岗导师184名,其中博导96名。在学研究生共计60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11名。

课程建设

据202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使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开设了《半导体物理》《材料制备科学基础》《先进陶瓷材料》等二十余门专业课程。

联合培养

据202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随着该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强,出国交流的研究生不断增加,每年约有三十余名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十余名研究生到国外进行联合培养或者深造,同时,该所每年组织出国经验交流座谈会,为有意出国深造和参加国际会议的研究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就业质量,如建立有效就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用人单位需求库及毕业生求职意向库、举办各企业毕业生就业宣讲会、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就业招聘会、发布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上海硅酸盐所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100%,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各类材料、电子、通讯企业。

教学条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在学研究生建有配套良好的学习、体育、文娱、生活设施;嘉定区、长宁园区均配备有园区内独立的研究生公寓。设立国家助学金、等级奖学金和助研津贴等,硕士生月奖助3500~5000元,博士生月奖助5000~8000元,还可以申请多种冠名奖学金。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标的左侧为硅土四面体分子结构图,标示着该所的研究方向;右侧的SICCAS字符为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缩写;Since1928表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历史悠久。

硬朗有序的线条体现了该所稳健发展,高效有序的特征。所标采用了理性的灰蓝色和明快的蓝绿色,象征着该所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求实、科技人本主义以及国际化的特征。

研究生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生会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全体在所研究生群众性自治组织,保障研究生的合法利益。在参与式所内管理、互动式学生维权、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为增进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所之间以及研究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据2025年11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生会部门有主席团、生活部、文艺部、体育部、外联部、科教部、宣传部、编辑部。此外,研究生会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组织研究生春游、举办元旦晚会、篮球比赛等。

文化活动

2024年2月4日,2024年“欢乐迎新,其乐龙龙”迎新游园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G楼二楼职工之家举行。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化合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特种玻璃、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累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32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请专利5169项,授权专利3017项。

2025年5月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设计了三维多孔碳支撑的超薄钠负极结构,赋予钠负极快速的离子传输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缓解了局部电荷积累,实现了无枝晶的钠沉积。相关研究成果以 -Ion Pump Enhanced Composite Sodium Anode Toward Fast-Charging and Practical N / P Ratio 固体Stat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为题,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能量 Materials)上。

部分专利

学术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报道内容为立足于先进性和科学性,报道先进无机化合物材料领域的阶段成果和总结性成果,内容覆盖先进无机材料的所有领域,包括结构陶瓷材料、信息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和性能检测方法等。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爱思唯尔(Elsevier)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等世界数据库收录。同时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中国国内数据库所收录。入选“材料科学-综合类期刊”和“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学科综合类期刊”T1区期刊。《无机材料学报》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是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 NPJ),被SCI、DOAJ、Scopus等收录,2021年SCI影响因子12.256,国际346种同类期刊中名列第33名,进入前10%。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所长

历任党委书记

参考资料 >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太仓园区职工食堂服务项目邀标函.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2025-11-01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上海硅酸盐所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2025年海外优青项目.微信公众平台.2025-11-01

碳银科技与中科院上硅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3-04-25

上海洗霸股价一年涨4倍,固态电池板块再现翻倍行情.今日头条.2025-11-01

科研部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风雨历程.中国科学院.2025-11-01

为国创材,以启山林 ————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近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微信公众号.2025-11-01

上海洗霸与硅酸盐所签署知识产权转让协议.界面新闻.2022-09-26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大尺寸高品质氟化钙晶体成功应用于新一代空间卫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人才队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2025-11-01

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概况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2025-11-01

网上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上海硅酸盐所与上海材料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组织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上海硅酸盐所获批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培养点.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11-01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11-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202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logo图片.logo9.ne.2025-11-01

研究生会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上海硅酸盐所举办2024年迎新游园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固态钠电池应用基础研究获进展.中国科学院.2025-11-01

获奖.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5-11-01

刊物介绍.无机材料学报.2025-11-01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