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混合旱金莲是毛科、金莲花属稀有野生植物,为1年生或多年生的攀缘性植物。因花色不同分为黄色旱金莲,红黄混合旱金莲等。
简介
红黄混合旱金莲因其叶形似碗莲,花多橘红色与乳黄色混合而得此名。盛开时宛如群蝶飞舞,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花期夏秋两季,尤以7~8月份炎夏开花最盛。冬季和早春控制室温在16~24℃的条件下可常年开花不断。另外,若要在元旦、春节期间开花,可在上一年8月份播种;需在“国际劳动节”节赏花,可在上一年12月份于室内播种;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花的,则在5月底6月初播种,高温季节及时遮荫或移至通风凉爽处生长;如果要在早春2~3月份开花,需在上一年10月份室内播种,室温保持在15℃左右,长有3~4片真叶时上盆即可达到目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直立。株高30CM-70CM。基生叶具长柄,叶片五角形,上部叶片抱茎,近无柄。叶片深缺裂,菊叶形。夏季开花,花朵大,单朵顶生或二三朵组成稀疏
聚伞花序;花瓣18─21枚,金黄色,干后不变色。三全食品裂,二回裂片有少数小裂片和锐齿。花单生或2朵-3朵成聚伞花序,萼片8枚-19枚,黄色,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花瓣与萼片等长,狭条形。花期7月-8月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叶互生,具长柄,圆形或近肾形,盾状,形似荷叶面小,边缘有波状钝角。
产地分布
原产南美秘鲁,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金莲花生长期适温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夏季高温时,开花减少,冬季温度过低,易受冻害,甚至整株死亡。金莲花喜湿怕涝。生长期茎叶繁茂,需充足水分,应向叶面和地面多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如果浇水过量、排水不好,根部容易受湿腐烂,轻者叶黄脱落重者全株蔫萎死亡。金莲花属喜光性植物,冬季在室内栽培时,充足阳光下,开花不断,花色诱人。但夏季开花时,适当遮荫可延长观赏期。同时,金莲花的花、叶趋光性强,栽培或观赏时要经常更换位置,使其均匀生长。
栽培方法
露地栽培时,10月至翌年3月需4~10℃,3~6月为13~18℃。而室内栽培时,9月至翌年3月为10~16℃,3~9月需18~24℃。土壤以疏松、中等肥力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盆栽土以培养土和粗沙对半的为好。
一、繁殖方法:常用播种、插和组培繁殖。
二、播种繁殖:3月播种。种子较大,每克种子6~7粒,可用4厘米口径育苗盘直接播种,覆土1.2厘米,发芽适温16~18℃,播后7~14天发芽。也可在8~11月采用室内播种育苗。
三、扦插繁殖:常用于重瓣花品种,以4~6月进行为宜。剪取充实健壮、带有2~3个节的嫩茎,插入沙床,并遮荫喷雾,插后15~20天生根,30天后可栽10厘米盆,每盆栽3株。
四、组培繁殖:20世纪80年代初采用嫩茎作外植体,繁殖金莲花试管苗。嫩茎经常规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氨基腺嘌呤2毫克/升和吲乙酸0.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30天后将不定芽切下转移到添加吲哚-3-丁酸0.5毫克/升和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培养30~35天后芽苗长到2厘米时,可移入添加茶乙酸1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约15~20天生根。
五、栽培管理:金莲花当真叶3~4片时,即定植于10~15厘米盆,吊盆以15~25厘米盆为宜,每盆分别栽3~5棵苗。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20-20通用肥。随着枝蔓的生长,可以造型,绑扎枝蔓,并结合摘心,促使多分枝、多开花。但要注意施肥不能过量,否则枝蔓徒长,反而影响开花。如茎叶过于茂盛,可适当摘除部分,有利于通风和花芽形成。
注意事项
水:保持湿润,给予充足的水分但不能过度浇水,较耐干旱。
肥:不要过多施肥,以免只长叶不开花。
土:最好选砂质、干燥、不太肥沃但排水良好的土壤。
温:较耐寒,忌高温,冬季最低温度要在5℃以上,生长适温为12-25℃,夏季要求凉爽通风。
光:喜阳光。室内要放在光线明亮的南窗下,最好每天接受4小时日照。久放室内易致枝叶徒长,株形松散。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