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州阊门:千年传奇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

揭秘苏州阊门:千年传奇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

你知道吗?当你漫步在苏州古城,有一座城门,见证了2500年的风云变幻,它就是阊门!

阊门(拼音chāng mén),不仅是苏州古城的西门,更是春秋时伍子胥阖闾城遗址时开辟的八门之一。它雄踞古城西北,内连西中市,外经钓桥通石路,直指虎丘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巍峨城楼气势恢宏;外城门倚悬索桥,瓮城为长方形,内设套城及南、北两座童梓门,南通南新路,北达北码头。

据《吴越春秋》记载,“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这座城门目睹了吴国的鼎盛辉煌,更成为苏州古城的象征。阊门内外自古水陆通衢,商市繁华。隋大业六年,京杭大运河贯通,江南经济腾飞;公元825年,白居易开山塘河,西连虎丘东接阊门,形成“五龙汇阊”的壮丽格局,使阊门跃升为江南水路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码头”!

这里曾是全苏州最繁华的商业核心!明代唐伯虎赞叹:“世间乐土是苏州古城,中有阊门又擅雄。”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即称:“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乾隆名画《姑苏繁华图》生动展现了阊门至枫桥的十里繁华,数万家店铺林立,各省会馆云集。19世纪末,沪宁铁路通车,阊门外大马路(今广济路石路商区崛起,阊门成为苏州金融中心与现代金融业发源地。

1927年,苏州市拆除旧城门,1934年仿金门罗曼式建筑重建,设三门布局,中为车道,两侧人行。2006年,阊门遗址修复,水陆城门重现,成为古城西北璀璨景观。

旅游信息交通

公交31路、54路、501路至“阊门横街”站,轻松抵达!

名称典故

阊门坐落城西北,“阊”寓意通天气,象征吴国得天佑而强盛。因门朝楚国,亦名破楚门。传说昌姓居此兴盛,故得名阊门。

商业区

明清时期,阊门一带是全苏州市最繁华的商业天堂!城外放射状的南街(今南浩街)、上塘街山塘街,城内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与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运河古河道)、山塘河(通虎丘)五水交汇,构成举世无双的繁华图景。

清代乾隆的《姑苏繁华图》描绘了阊门至枫桥万商云集的盛况。清朝孙嘉淦在《南游记》中惊叹:“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

红楼梦》称阊门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明代唐寅《阊门即事》诗云:“世间乐土是苏州古城,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阊门甚至成为苏州代名词,明初苏南移民苏北皆自称来自苏州阊门。

1860年5月,太平天国战火席卷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和总兵马德昭下令烧毁城外商区,昔日繁华顷刻化为灰烬,数十万市民逃往上海。战后苏州经济地位被上海市取代,阊门商业仅部分恢复,不及城内观前街

历史沿革

阊门始建于春秋,《吴越春秋》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由此出征楚国,誓师破楚,故称“破楚门”。战国属楚后复名阊门。晋陆机赞其“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北宋门楼宏敞,苏舜钦题诗其上。南宋建炎中门废,宝祐二年重建。元末曾题额“金昌门”,但百姓仍称阊门。

元末张士诚添筑月城;清代增水门,题额“气通阊阖”。解放后因建设需要拆除。阊门自隋朝京杭大运河通航后,成为江南水运枢纽。唐代白居易诗:“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明清时商贾云集,被曹雪芹誉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乾隆《苏州府志》和《姑苏繁华图》,阊门筑有瓮城,陆门西临吊桥,东接阊门内大街(今西中市),城楼类盘门;外城门靠悬索桥,瓮城内设套城及南、北童梓门。水门西临聚龙桥,东接水关桥。太平天国战争瓮城被毁,改建小月城。民国16年拆建阊门广场,23年改建罗马式城门,25年竣工。1958年“大炼钢铁”时拆除,城墙渐毁。今存残拱、门轴等遗迹。

附文

顾俊

“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陆机一语道出阊门之于苏州市的意义。伍子胥象天法地筑苏州古城,阊门作为“气通阊阖”之首,见证两千五百年沧桑。未来,崭新的姑苏繁华图将在此展开!

新阊门能否还原历史?城墙不再为关防的今天,巨资修复意义何在?这引发我们对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深度思考。

回忆

悬索桥东,残城门荒草萋萋,老人坐晒太阳。苏州人分“新阊门”(石路商区)与“老阊门”(公交4路终点站)。这残垣是1930年代遗存,虽不及二千五百年历史,却是最后印记。

1934年,清式阊门被拆,仿金门罗马式改建,1936年竣工。抗战时日军驻守,屈辱笼罩。1958年“大跃进”,水陆城门尽毁,城砖砌炉大炼钢铁。几十年后规划修复,往事不堪回首。

历史需衔接,生活继续。今天阊门何样?与残垣如何对接?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指挥部给出答案。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2002年受委托规划西段风貌,阊门为重点。2003年深化设计,依据考古资料和《盛世滋生图》等古画,社会公示投票选定“明清形制,两重瓮城”方案。

修复遵循“修旧如旧”,收集旧砖特制新砖,偷砌法修补。新城墙包纳民国残门,原貌保留,历史遗迹永存。

修复

苏州市中心动工,面临文保、交通、景点、商铺、居民等矛盾。科学决策、审慎态度至关重要。

方案规划外瓮城环抱内瓮城和主城门,建敌楼城楼,气势恢宏。瓮城水关内布置临河古建筑。因交通因素,先修复陆门东城墙,瓮城城楼远期实施。

水门清淤发现石板木桩,经考古确认为五代十国砖城楼遗迹。钱镠以砖砌苏州城墙,阊门大修,夯土包砖形成城楼。水门位置历代北移。

遗存年代晚损毁重,修复最大保留明清风貌。清水闸以下清代物保留,花岗石加高水闸;保留南岸石壁,明代青石修补;拆水关桥水泥加宽部分,恢复原尺度。修复复杂,承担历史文化责任,不急不马虎。年底可见水陆城门基本面貌。

争议

从蓝图到汉唐釉陶,从繁华旧梦到保护工程,深感苏州历史悠远、文化深厚。但也带来压力,需权衡更多,甚至难抉择。

有专家质疑:按国家文保法,文化遗址应“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不存在者不提倡重建。古代修城为防御,现代复古价值几何?

但更多专家认为:阊门是老苏州市象征,修复是历史责任,文物生命延续。滕王阁千三百年修28次。阊门基础在,血脉未断,修复意义深远。

争议持续,价值观念不同,保护与发展矛盾难免。

新版苏州地图,古城区如心脏,外城河、环城路、中心城区线层层包围,外有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簇拥。不设防城门,或可视作景观。

南宋末,蒙古族拆城墙弱防御,苏州几十年无城墙,至元至正十一年重建。张士诚据苏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仍被朱元璋攻陷……天下无坚城,最终征服靠文明。

今修不设防城门,为纪念历史与文明。

以前

修复阊门,是苏州人编织时代梦想,对繁盛富庶、祥和乐土的憧憬。

金阊区繁华,历代歌咏不绝。唐张继、明唐寅皆作《阊门即事》。唐寅诗:“世间乐土是苏州古城,中有阊门更擅雄……”留无尽想象。

清代徐扬《盛世滋生图》展现阊门商贾辐辏。清孙嘉淦南游记》描述:“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乾嘉时十里金阊区店铺数万,丝绸、染织、烟草、米行、杂货、药材、珠宝、古玩、茶酒肆、戏院青楼俱全,民宅、会馆、公所、行帮、商会毗邻,五方杂处。激烈商业竞争孕育百年老店。

明清阊门繁荣,得益水运便利。苏州市水网纵横,外连京杭大运河,阊门位水陆要冲,码头众多,“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为最大货物集散商贸中心,亦是对外口岸。“雷大升”、“沐泰山”成药远销海外,南洋玳瑁日本漆器朝鲜折扇可见。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设商埠开石路,推动阊门商业和金融业发展。1908年苏州24家钱庄,20家聚阊门大街(今西中市)。民初最早三家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支行及苏州银行公会设西中市附近。1930年代城建变,商业中心渐移观前。

时过境迁,杜三珍、沐泰山堂、义昌福、赵天禄、近水台等老店,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新阊门恢复明清风貌,着眼在“商”。规划陆门内外布店铺,护城河沿岸定位商业服务业,契合历史特征。

今天

老阊门陆先生喜闻修复,但悬索桥拆后略失落。“每日过吊桥,现绕行不便。那桥元朝就有,拆了可惜……”告知新吊桥将更快更好。

吊桥(钓桥)跨外城河,连通阊门内外,为苏州要桥。原为活络栈桥,可撤阻交通。元桥无存,历次改建。陆所过悬索桥为1934年建钢筋水泥石拱桥,解放后加宽。

新吊桥类人民桥,古典简洁廊桥,适现代交通,谐阊门风貌。另重建渡僧桥山塘桥。改造北浩弄东洼地,建五拱人行石桥——五龙桥,跨护城河东西。

阊门远期目标步行化,以阊门为枢纽,连古城西北部历史地段。先解交通:阊门西街和中街路北通环城北路,专诸巷拓至景德路桃花坞大街西打通跨河接广济路……

五龙汇阊景点是规划重点。外城河、内城河、上塘河、山塘河五水汇聚。设计围绕纪念白居易,由白居易祠、乐天广场及旅游设施组成。白居易祠自由民居格局,三院落,主院水院严整,轴线列大门、碑亭、乐天祠,两侧碑廊,南院生活,北院花园。乐天广场北立白居易像。东侧下沉步行街,东南亲水平台,可览阊门全貌。

阊门曾名“破楚门”;《吴越春秋》:“城立阊门以象天门,通闾阖风。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闾门以通天气,因复名破楚门”。至黄歇时讳“破楚”,复改阊门。吴国大军从此门浩荡西征,展王者之气。勇敢无畏、开拓进取,亦今苏州所需。

参考资料 >

阊门.携程.2023-11-02

苏州古城墙.中国江苏网.2023-11-02

吴文化地名---阊门.苏州地名网.2024-02-21

苏州阊门.中国江苏网.2025-07-24

兔年赏联 |苏州阊门:万里天风由此入 一城花信及时来.中国江苏网.2024-02-21

2500多年的城墙,承载着多少苏州故事?.荔枝网.2023-11-02

保护古城墙风貌风韵,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苏州姑苏发布.2024-02-21

探索千年传奇,感受历史脉搏!不妨亲自踏上这片土地,聆听阊门诉说苏州的辉煌与沧桑。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苏州古城的故事,开启你的文化之旅!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