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朝辛弃疾在中年贬官后闲居江西省期间,路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一首著名词作。

整首词不使用典故和华丽辞藻,以朴素自然的语句勾勒出夏夜山村的生动画面,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彰显了辛弃疾词作中平淡而真挚的艺术特色。作品虽以日常景物为题材,但通过情感充沛的描绘和精巧的结构布局,流露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热爱与内心宁静,堪称其婉约与豪放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创作背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中年时期经过黄沙岭时创作的作品。黄沙岭位于江西上饶以西四十里,山岭高约十五丈,地势宽阔深邃,可容纳百人。岭下有两股清泉从石中涌出,灌溉着十余亩农田。赵昚淳熙八年(1181)冬季,辛弃疾因遭谗言弹劾被免官,此后长期归隐上饶市,居住时间达十五年之久。期间虽有短暂复出,但多数时间栖居于此,深入体验黄沙岭一带的自然风光。现存描绘该地区景色的词作约五首,包括《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阕《西江月》。这些作品展现了辛弃疾部分写景词清新俊逸、自然婉约的艺术风格,其中以《西江月》意境最为深远,耐人寻味。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词句注释白话译文

明月悬挂空中,乌鹊误以为天亮而惊起飞离枝头;清风轻拂,传来深夜蝉鸣。在稻花芬芳中,听到一片蛙声欢快地鸣叫,仿佛在宣告今年将是丰收之年。天边点缀着七八颗星星,山前洒落两三点雨滴。记得从前有一间茅草旅店,位于土地庙旁的树林边,当道路转过溪上小桥时,它忽然映入眼帘。

鉴赏

《西江月》原是唐教坊司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正体为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此词牌题材广泛,可用于写景、抒情、议论、感怀、凭吊、怀古等。《西江月》还有多个别名,如《步虚词》《壶天晓》《醉高歌》《双锦瑟》等。

这首词题中的“黄沙”指黄沙岭,位于今江西上饶以西。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带湖与黄沙岭相距不远。带湖一带风光秀丽,民风淳朴,抚慰了处于逆境中的词人。这首词通过描绘黄沙岭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词的上片先写眼前景物,包括明月、清风、惊鹊、鸣蝉。词人将这些元素组合成独特的夏夜景致,动静结合,富有情趣。接着,词人闻到稻花香味,联想到今年必是丰收年。好景致和好年景令人欣喜,正如那一片蛙声,在词人心中回荡。

下片写天上的疏星和飘落的小雨。天空有明月,所以只能看到稀疏的星星。这里的描写与上片景致相呼应,时间上延续,切合“道上行”的主题。随后,一路行走,只见天空与远山衬托出夜色的辽阔、清幽与恬静……结尾两句含义丰富。转一个弯,过一条溪,忽然看见土地庙林子边的那家乡村小店。“旧时”一词暗示词人以往曾来过此处,但上次的心情是否与这次相同,词人未明说。全词在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

这首词以朴素的语言、平凡的景象抒发闲适之情,情景交融,意蕴悠长,是宋词中少有的以田园风光为题材的佳作。通过此词,我们也能领略到稼轩词在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艺术特色

该词以夏夜乡村为背景,将自然景观与主观情感融合,通过天气变化的客观描写和作者行踪的主观叙述,实现主客观的统一。词中自然风物与心理活动相映成趣,展现出动态美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词不借典故、不加修饰,以自然流畅的语句呈现夏夜山村的真实景象,层次清晰,情景交融,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平淡见真淳的风格。作品虽取材日常,但通过情感丰富的描写和巧妙结构,表现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内心沉静,是其婉约与豪放气质融合的代表作。

表现手法

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创作,描绘了夏夜行途中的自然景象与词人内心情感的交融。上片以“明月”“清风”“鸣蝉”“惊鹊”为切入点,捕捉夏夜常见景物,通过巧妙组合展现动静相宜的美感。如“明月别枝惊鹊”一句,写皎洁月光下,栖息枝头的喜鹊因光惊起的动态,凸显夜行的寂静与敏感;“清风半夜鸣蝉”则点出夜风轻拂时蝉声的清幽,与白日嘶鸣不同,更显夜色宁静。

中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转换视角,从天空转向田野,通过嗅觉与听觉营造出丰收在即的乡村氛围。词人以“蛙声”象征丰年的讯息,构思新颖,用倒装结构强化“说丰年”的语意,体现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的艺术特征。蛙声虽无意,却被赋予主观情感,形成拟人化表达,是辛弃疾写景词的独创。下片通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自然引入夜色加深、时间推移的场景,形成由远及近的空间转换,营造出夏夜行途中动静结合的氛围。“星”“雨”虽平常,却与上片的清幽之境呼应,并逐步引出词人寻觅歇脚处的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由远而近、由虚到实,展现熟悉场景突然出现的惊喜,反映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熟稔与眷恋,也突显他沉浸自然、淡忘行程的闲适心境。

名家点评

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悉的小店,可以进去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

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加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

     <p>参考资料 ></p>

辛弃疾两任江陵知府 《西江月》或是在荆州所作.荆州新闻网.2023-11-01

未来讲堂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新华网.2025-05-20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