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心学圣地:王阳明故居,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密码?
你知道吗?一代宗师王阳明的诞生地,就隐藏在这座古朴宅院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余姚寿山堂的神秘面纱,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光芒。王阳明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是浙东地区书香门第宅院的典范代表。现存建筑在清朝中期寿山堂基础上重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诞生于余姚北城瑞云楼,这里原是其父王华租自莫氏的居所,如今已成为故居核心。王阳明在此度过童年,后又多次返乡讲学、祭祖,留下宗师风范。历经500多年变迁,故居格局未变,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姚市政府精心修缮,恢复历史原貌。故居坐北朝南,长方形布局,建筑设计彰显明代浙东官宦建筑特色:用材粗壮、气势恢宏,中轴线对称分布,主次有序,饰件素雅。整体既显庭院深深,又不失端庄典雅。建筑序列包括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及瑞云楼、后罩屋。主体建筑瑞云楼为重檐硬山、五间二弄的二层木结构楼,因瑞云送子传说得名,建筑面积532.56平方米。
王阳明故居于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着不朽的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
故居精准坐标:北纬30°03’10.9”,东经121°08’52.9”,平均海拔3米。
四至GPS点:东南角北纬30°03’08.9”,东经121°08’56.4”;西南角北纬30°03’08.4”,东经121°08’51.6”;西北角北纬30°03’14.6”,东经121°08’50.3”;东北角北纬30°03’14.7”,东经121°08’55.0”。
它坐落于余姚市城区阳明街道武胜门路西侧,阳明西路北侧,龙泉山南麓,山后新村东侧。北距萧甬铁路1公里,侯青江支流500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静。
建筑结构
建筑设计折射明代浙东官宦风范:用材粗壮、气势恢宏,结构严谨,中轴线对称,主次分明,饰件素雅。整体营造出庭院深深的静谧与端庄典雅的气度。建筑序列自南向北包括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及瑞云楼、后罩屋。砖雕门楼仿木结构,四柱三间,石柱配细腻砖雕,工艺精湛;大厅“寿山堂”三开间高平房,古朴大方,内悬“真三不朽”匾,概括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绝世成就。
主要景点主体建筑瑞云楼,重檐硬山、五间二弄二层木楼,源自瑞云送子传说。王阳明诞生时祖母梦神仙送子,故名瑞云楼,他在此度过童年。主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七楼七底,展现浙东明清楼宅风貌。楼内设王阳明史迹陈列,以图片、实物展示其光辉一生。巧合的是,弘治九年(1496年),王阳明门生钱德洪也诞生于此。王阳明回姚时常忆母祖,情感深挚。现楼为1996年原址重建,采用明代材料,复原历史风格。陈列包括遗迹图片、诗文名篇和实物,系统介绍其业绩。
人物简介王守仁(1472-1528),生于余姚瑞云楼,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创立“心学”,提出“致良知”学说,影响全球哲学。著作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被誉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文物保护2005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姚市制定修复方案,全面恢复故居历史风貌。瑞云楼建筑面积532.56平方米,楼下史迹陈列展出生平成就,楼上复原居室,庭院立日本友人捐赠碑刻。原楼清乾隆年间焚毁,但遗址保存,1996年政府拨款重建。经多次修缮,格局得以保护,2006年与绍兴王阳明墓合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
王阳明故居.余姚市人民政府.2024-01-18
王阳明简介.走进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2024-01-1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