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百年国际秘密!
你知道吗?这座仅1.88平方公里的小岛,竟藏着跨越世纪的全球故事!“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符合(II)-(IV)遴选标准,遗产主体位于中国厦门市的九龙江出海口,是一座魅力无限的海岛。
想象一下:2008年11月2日,厦门市政府果断启动鼓浪屿申遗工作。2014年3月27日,福建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2016年世遗项目。2015年9月30日,申报文本通过联合国预审。2016年1月29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最终,2017年7月8日,它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之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是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的典范,更是亚洲全球化早期价值观念交汇的活化石。鼓浪屿的城市肌理清晰保留了发展痕迹,见证了多元文化融入的壮丽历程。
遗产主体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遗产的主体为鼓浪屿,位于厦门市西南隅,面积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万人,隔500米宽的鹭江与厦门岛相望。宋时原名圆沙洲,因西南海蚀岩洞声如擂鼓,明朝雅化得名。鼓浪屿周边海域为厦门港主要部分,紧临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大屿岛白鹭保护区,与金门列岛隔海相望。
申遗简史申遗背景
• 历史原因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是中国现代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活态遗产,体现传统文化根基与包容性。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鼓浪屿发展为多元文化社区。现存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道路网络和自然景观,融合现代人居与传统文化。
• 直接原因
尽管老建筑吸引游客,但浩劫后日益破败或过度开发。借助国际力量保护刻不容缓。无节制开发和低端商业破坏生态,人文岛沦为“旅游集散地”。申遗旨在进入国际文明体系,实现保护与传承。
申遗历程
2008年11月2日,厦门市政府启动鼓浪屿申遗工作。12月8日,成立工作小组研究近现代文化。
2009年4月17日,厦门市政府成立申遗工作小组。6月2日,启动文本及保护规划编制。
2011年2月15日,厦门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5月9日,鼓浪屿成为2013年备选遗产地。8月26日,福建省政府成立领导小组。
2012年6月29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9月7日,第五批申遗要素保护方案通过评审。11月16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2月31日,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
2014年3月27日,福建省文物局申报2016年世遗项目。6月19日,出台整治提升方案。9月25日,整治方案落实。
2015年9月30日,文本提交联合国并通过审查。
2016年1月18日,文本报国家文物局。1月29日,国务院推荐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意义
鼓浪屿的成就见证中外多元文化在治理、人居、艺术等领域的交流。百年间,从聚落到现代社区,遗存记录发展进程。闽南地区移民塑造早期现代化,展现文化基因与关键作用。使鼓浪屿成为全球化早期典范,为不同文化理解提供经验。
“鼓浪屿:历史文化社区”获评增长文化自信,但价值不依赖世遗认可。中国加入公约旨在获得国际监督,展示保护责任。公众应意识:中国遗产属于世界。
遴选评价
标准(ii):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鼓浪屿是东亚东南亚交流窗口。闽南地区传统、殖民地外廊式、西方古典、现代主义、装饰艺术等风格汇聚,生发“厦门市装饰风格”。岛屿环境、道路网络、街区肌理、建筑景观展示文化交流,体现全球化早期价值融合。
标准(iii):早期全球化中,鼓浪屿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缩影,更是闽南地区移民文化见证。闽南文化坚守汉价值并开放,移民构建桥梁,20世纪还乡推动社区变革,体现民族特性与包容力。
标准(iv):鼓浪屿是近代东亚东南亚高品质国际社区范例。多元文化管理营建,组织有机城镇空间,建造时尚建筑宅园,引入先进公共设施,构成完整历史景观,展现现代性及融合人居理念。
遗产价值
• 完整性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完整保存所有要素:自然景观、城市空间结构、公共机构、居住建筑等,反映百年建设成就与多元文化交流,体现时空完整性。
• 真实性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作为历史城镇,真实性体现在:延续住区功能、保存城市格局与道路、特色片区和完整建筑景观。社区功能通过城市规划延续,保持文化特色。鼓浪屿保持自然景观、历史道路网络和街区肌理。所有建筑受法律法规保护。
遗产保护遗产现状
“鼓浪屿:历史文化社区”世界遗产范围包括全岛及近岸水域,总面积316.2公顷;缓冲区涵盖大屿和猴屿,延伸至厦门市海岸线,总面积886公顷。代表性要素有51组历史建筑及宅园,包括工部局遗址、领馆、公共建筑等,以及4组历史道路,7处自然景观与2处文化遗迹。存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
保护措施
一、城市管理。控制旅游与居住矛盾,保障居民生活。
二、控制上岛人数。2017年6月30日起,每日限5万人,确保游客和居民舒适度。
三、调整行政管理机制。鼓浪屿管委会与街道执法队伍配合优化。
四、整治低俗商业店名。利用市场和政策引导,契合历史国际社区气质。
五、遗产要素监测。安装设备或定期拍照,预防损害。监测内容包括单体、病害、旅游管理、建设控制等。
参考资料 >
鼓浪屿为何能成功申遗?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说.凤凰网.2018-05-12
申遗历程.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2018-05-12
价值声明.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2018-05-06
鼓浪屿申遗成功 把握文化遗产保护新起点.央广网.2018-05-12
鼓浪屿申遗团队解答:这个小岛为何能成为世界遗产?.腾讯.2018-05-12
世遗解惑:鼓浪屿申遗的“前世今生”.人民网.2018-05-1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