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疆师大图书馆:从6人小团队到百万藏书宝库,背后隐藏了什么?
你知道吗?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故事始于1979年4月,当时只有6名工作人员,馆藏以原乌鲁木齐市三坪新疆师资培训部的图书期刊为主,业务仅限采购和初步加工,读者借阅寥寥。但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师生共同努力下,它经历了创建、发展、提高三个阶段,近二十多年的蜕变,如今已成为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和教学科研的园地!
简介
学校设立图书馆学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和馆长领导,每年召开会议听取意见,指导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2004年初机构调整后,设办公室、采编部、期刊部、流通部、信息咨询部、文光校区分馆6个部室。现有正式职工64人,其中本科学历28人(占43.8%),专科学历32人(占50%),高中学历1人(占1.5%),初中学历3人(占4.7%)。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40人,合计占总人数75%。
馆舍及文献状况馆舍总面积达12916.75平方米,其中校本部11199.55平方米,文光校区分馆1717.20平方米。经过26年发展,到2004年底,藏书总量激增至751051册,电子图书3万余种!馆藏从2001年的474040册增长到2004年的751051册,期间并入有色金属学校6万余册藏书,并获华东师范大学赠送6万册图书, plus 全校捐赠3万多册。为支持科研,图书馆购入《四库全书》等古籍文献,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门类。社会科学类图书占主导,文学、历史地理、文化教育体育、语言文字四大类占59%,自然科学类占20%,艺术类占3%。未来,采购将聚焦重点学科如“民族学与宗教学”、“绿洲学”,以及校级优先发展学科,加大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投入。电子资源方面,已订购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数据、方正Apabi数字图书等,外文数据库有Springer,这些资源完美支撑教学科研!
书刊借阅服务书刊借阅是核心服务,图书馆引入现代管理模式,调整布局,提升效率。阅览座位从2001年1200席增至2004年1346席,开放时间每周70小时。借阅规则:学生限借5册/30天,研究生和教师10册/60天。随着规模扩大,外借量和阅览人次逐年飙升:2002年外借59431册,2003年80804册,2004年133548册;期刊阅览室接待读者2002年169634人次,2003年170285人次,2004年194886人次。读者反馈显示,本专科生关注基础服务如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座位和新书;研究生需求参考咨询如馆际互借、电子资源使用;教师更注重电子资源和外文期刊。为帮助读者,图书馆不定期举办培训讲座,覆盖馆藏利用和查询系统使用,并采用课件进行新生入馆教育,2003-2004年覆盖7000余人次!
自动化建设自动化建设1995年启动,最初用PKUBIS管理系统,2002年升级为ILASII系统。建立图书馆网站,开通网上书目检索、CNKI、Apabi、万方、Springer等数据库,实现校园网资源共享。2004年6月建电子阅览室,面积252平方米,配备100台计算机,由金盘系统管理,读者凭证上机,2004年9月开放后接待读者3万余人。图书馆制定《2005-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推进数字化、提升专业队伍和服务能力,为教学科研提供强力保障!
参考资料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