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青岛地图:百年历史宝藏与地理奇观,等你探索!

揭秘青岛地图:百年历史宝藏与地理奇观,等你探索!

你是否想过,一张地图能隐藏多少秘密?青岛地图不仅是山东省青岛市的精确描绘,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青岛市档案馆珍藏大量历史地图,其中本地地图占馆藏一半,成图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885年,覆盖青岛近现代史的各个时期。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地区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等七区)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市、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等四市为9552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青岛(qingdao或tsingdao)

辖7区5市。市人民政府驻市南区。区号0532。

市南区: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43万,邮政编码266071。

市北区: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47万,邮政编码266011。

四方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6万,邮政编码266031。

黄岛区: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26万,邮政编码266500。

崂山区:面积389平方公里,人口19万,邮政编码266100。

城阳区: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43万,邮政编码266041。

李沧区: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28万,邮政编码266041。

胶州市:面积1210平方公里,人口75万,邮政编码266300。

即墨市:面积172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邮政编码266200。

平度市:面积3166平方公里,人口133万,邮政编码266700。

胶南市:面积1927平方公里,人口84万,邮政编码266400。

莱西市:面积1522平方公里,人口72万,邮政编码266600。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青岛市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石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脉 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胶莱河。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市,经莱西市、平度市、即墨区、胶州市和城阳区,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公里),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70年代后期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公里。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风河、白马河、吉利河、周河、洋河等。

海域 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海湾,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湾、盐水湾(又称横门湾)、崂山湾(又称北湾)、小岛湾、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湾、青山湾、腰岛湾、太清宫口、流清河湾、崂山口、沙子口街道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利根湾和古镇口、斋堂湾、董家口湾、慕官岛湾等;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阴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32个海湾。

青岛市原有海岛70个。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人工连接为斋堂岛。现有海岛69个。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黄岛区和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3个岛四面环海。69个海岛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这些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约64公里。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潮汐 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差为1.9~3.5米,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的平均潮位被命名为“黄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中国自1957年起,大陆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

气候 青岛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据1898年以来百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2℃,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4℃(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降水量年平均为775.6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4%、57%、22%、7%。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年平均风速为5.3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市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土壤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棕壤面积49.3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个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积17.6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主要分布在莱西市南部、平度市西南部、即墨区西北部、胶州市北部浅平洼地上。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面积14.4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远近不同,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差异较大。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面积63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市、莱西市、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面积36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参考资料 > 想要亲自探索青岛的奥秘?立即行动,查阅地图,开启你的发现之旅!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