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州鲁迅纪念公园:探索文学巨匠的隐藏足迹与不朽精神!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知道在广州有一个独特的文化圣地?这座占地2600多平方米、投资2700多万元的公园,以鲁迅先生1927年1月—9月间在广州市工作生活的足迹为主线,纪念他光辉的一生,是广州首个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纪念公园,绝对值得一探究竟!
公园景色:想象一下,步入公园的三大区域——入口广场区、浮雕广场区和瀑布广场区,每一处都充满故事。从东侧进入,迎面就是鲁迅先生的头像,在花团锦簇中微仰着头,仿佛在审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令人肃然起敬。塑像左侧的“乳泉”涌泉,灵感来自鲁迅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象征着他的奉献精神。塑像后墙刻有《野草》题词摘录:“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激励人们反思与前行。入口南侧的线雕景墙,展示鲁迅在广州期间的作品封面和《无声的中国》摘录:“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的说话,勇敢的前行————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这些警句跨越时代,依然振聋发聩。广场南侧的主题雕塑“老调子已经唱完”,引自鲁迅1927年的文章,寓意旧事物灭亡、新事物崛起,生动展现变革力量。
入口北侧的条形石壁瀑布,流水不息,象征鲁迅精神永存和人们的永恒怀念。一株百年“飞榕”格外醒目,枝叶繁茂,根结攀墙,如同历史见证人,默默记录社会变迁。即使工作日,也有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一位附近老者分享:“广州市在鲁迅先生一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广州终于建起鲁迅公园,这完美契合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
鲁迅与广州:1927年1月18日,鲁迅从厦门市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担任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住进大钟楼。3月1日开学典礼上,他发表“读书与革命”演说,强调革新与行动。3月29日,鲁迅迁居白云路白云楼,在此写下大部分著作。4月6日李大钊被害,鲁迅深感革命危机,4月10日写下《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警示人们保持清醒。4月15日,广东省中国国民党反动军警抓人,鲁迅辞职抗议,随后闭门整理旧作,编订《朝花夕拾》、《野草》,并创作《辞大义》、《答有恒先生》等30多篇战斗性杂文。1927年9月27日,他与许广平离穗赴上海市,继续战斗。专家指出,鲁迅在广州短暂停留,却在此形成并夯实革命思想。如今,文史专家正努力恢复白云楼原貌,与纪念园相呼应,增强纪念意义。
周边公交:(白云路站)101 104 11 192 264 35 541 54 夜16 夜39 12 184 194 36 61 7 80 夜12 208 13
(白云路总站)502 59 519 223 535 4
快来广州鲁迅纪念公园亲身感受吧!分享您的见闻,一起传承这份文化宝藏。参考资料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