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与一个国家的春天:邓小平为何坚持“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你可曾想过,天坛公园里一棵普通的柏树,背后却承载着一位老人改变山河的宏伟心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回到1987年的那个春天,解读邓小平爷爷植树背后不为人深意的绿色奇迹。
《邓小平爷爷植树》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它不仅语言优美,更通过一个动人的场景,将一位领袖的远见与执着刻入孩子们的心灵。
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亲手植下一棵柏树。他额角沁汗却不肯休息,精心挑选树苗、细致移入树坑、反复调整扶正……这一切不仅展现了他认真务实的态度,更体现了他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切关怀。这篇课文通过描绘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引导孩子们思考植树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并从中感受伟人的优秀品质。
同学们通过学习,不仅能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还能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植树的意义,感受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心愿。
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天,万里无云,春风拂面。在天坛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小平树”成了天坛一处美丽的风景。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传唱的,正是邓小平爷爷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故事。而在北京天坛公园和深圳仙湖植物园植树节到来时,我们应牢记邓小平爷爷的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读着课文,我们从邓小平爷爷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小心移入树苗、仔细检查树苗是否笔直等细节中,能感受到他那份认真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他不仅仅是在栽树,更是在播下心愿,描绘未来。我们也该思考,如何用行动描绘我们的未来?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生字的呈现:让学生自学生字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在解题和介绍背景时识字,如“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朗读课文中识字。2. 生字的识记:注意翘舌音、后鼻音;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如“直-植”)、换偏旁(如“爷-节”)、相加(如“自+心-息”)等方法识记。3. 识字的巩固:用生字卡片检查、同学互考、读词语巩固。4. 写字指导: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和双立人写法,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文要平实,读出崇敬之情,关键是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并领会植树绿化的意义。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如从“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体会他的干劲;从“挑选”、“小心”、“挥锹”体会他的细致;从“仔细”、“连声说‘不行,不行!’”并上前扶正树苗,体会他的认真;讨论“美丽的风景”美在何处(树茂盛、是伟人亲手栽种、树立榜样等)。
(三)实践活动
1. 课前了解邓小平爷爷和植树节来历。2. 课中讨论为何植树、如何植树。3. 课后参加植树活动。
教学设计举例
(一)歌曲引入:播放《春天的故事》,介绍邓小平爷爷。(二)初读课文:听范读知大意;自学生字;汇报识字(“我会读”、“我会记”、“我会写”)。(三)读文讨论: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的人?从何处看出?“小平树”为何是天坛美丽的风景?先自读感悟,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老师评价总结。(四)实践活动:观察校园植物并画一画;植树节去植树。
资料袋
1. 植树节:为激发爱林造林、促进绿化、保护生态而立法设立的节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率先设立。孙中山先生重视造林,1925年3月12日逝世后,为纪念他,1928年举行植树式,后将此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2. 邓小平同志和全民植树运动:他是倡导者和带头人。1981年特大洪灾后,他指出洪灾涉及森林过量采伐,提议每人每年种3-5棵树,包栽包活,多奖少罚。1982年决议实施第一年,他带家人到京西玉泉山种下松柏,并多年坚持植树。他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邓小平爷爷的植树故事,远不止于一篇课文。它始于一场深思:1981年,四川、陕西等地遭遇罕见水灾,邓小平敏锐指出“洪灾涉及林业,涉及木材的过量采伐”。他由此倡议以立法形式规定每位适龄公民每年植树三至五棵,包栽包活。这便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起源,而他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的足迹遍布北京十三陵、天坛公园、龙潭湖、景山公园、亚运村等地,甚至在外出视察时,也常不忘植树。1984年在厦门视察时,即便阴雨连绵,他仍坚持冒雨种下云南香樟。他对绿化不仅有宏观倡导,还有细致入微的关怀,例如关心北京至山海关一线能否种桐树,并强调要“因地制宜”。他深知树木对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巨大作用,曾形象地说“一棵柳树就是一个小水库”,并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1991年,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十周年之际,他欣然题词“绿化祖国,造福万代”。如今,当我们读到《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老人种下一棵树,更是一位领袖为祖国山河披上绿装的远见卓识与坚定决心。又是一年春天,不妨走出教室,亲手种下一棵树,用行动响应“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号召,共同描绘我们绿色的未来。
发表评论